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脱贫攻坚战
发布日期:2020年02月12日
创设“宜农股” 铺就致富路
——宜君县产业扶贫纪实

村民正在制作扶贫产品。 本报记者 杨光摄

本报记者 杨光 通讯员 王娟 张靖明

隆冬时节,山城宜君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井然有序的宜富扶贫车间、连片的中药材基地……处处焕发着“宜农股”“一股三带”扶贫模式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活、新希望。

在脱贫攻坚中,宜君县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立足县情实际,探索“宜农股”助推精准脱贫模式,形成了“一股三带”扶贫模式,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增添新动能。

宜君县贫困人口中,因残因病致贫占56.14%,这些贫困群众无能力自己单家独户发展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且缺乏能人带动。为此,宜君县探索设立“宜农股”,即整合专项扶贫资金和中央、省上涉农资金,按照每个村每户贫困户1股1万元折股量化到村,投入到符合条件的涉旅、涉农、涉林等国有公司,每年按不低于股本金15%分红(其中1/3用于村集体收入,2/3用于贫困户分红),形成带动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股权属村委会所有、村委会和贫困户收益共享的“公司+景区+村集体+农户”产业经营模式。宜君县林海绿韵林业有限公司、哭泉文旅公司、福地文旅公司通过“一股三带”(入股分红、经营带动、岗位带动、产业带动)扶贫模式,促进群众增收,推动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扶贫产业优势,切实将旅游产业打造成能增收可带动脱贫的富民产业。

抓产业强动能

培育脱贫攻坚“领头雁”

在宜君县林海绿韵林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县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以往县里绿化美化需要从南方买花卉苗木,不仅价格高,而且由于水土、气候等差异,成活率不高。现在有了本土苗木,不仅满足了本县使用需求,还可以供应周边市县,效益倍增。

“我们公司的苗木基地,共栽植了62个品种96万株树。本土苗木不仅满足了本县需求,还销售到延安及山西等周边地区。2019年,企业盈利达210万元,其中30%给贫困户分红。现公司资产3100万元,在确保扶贫资金的同时,还实现了稳定生产。”宜君县林海绿韵林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新亭说。

抓产业强动能,使宜君县的资源布局更合理,三产融合度更高,产业结构更合理。

增岗位强功能

筑牢脱贫攻坚保障网

哭泉镇淌泥河村位于宜君旱作梯田景区核心地带,交通极为便利。通过宜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一股三带”扶贫模式,淌泥河村将中央和省上切块资金、涉农整合资金11万元投入宜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设置保洁员、售票员、保安、观光车驾驶员11个岗位。宜富扶贫车间手工艺编织带动5人就业,景区农闲时间雇用村民30余人参与文艺演出。

贫困群众吴粉英既是淌泥河村旱作梯田景区的一名保洁员,也是宜君县“宜农股”旅游扶贫“一股三带”扶贫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她在宜富扶贫车间做手工艺编织工作之余,通过景区培训成为一名“演员”,每周六在旱作梯田景区南广场参加《古战场演武·大秦励军》《知青下乡》等剧目表演,每场有50元的演出费。

“有了景区保洁员的工作,加上手工艺编织和景区演出一年能增收8000元左右。有了党的好政策,日子越过越甜!”吴粉英说。

促转型强经营

提升脱贫攻坚“加速度”

宜君县依托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立足哭泉旱作梯田、福地湖、花溪谷等景区,鼓励引导贫困户自主创业,带动发展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手工编织为主的合作社,开办一批农家乐、设施蔬菜观光点,实现由传统农业向三产服务业逐渐转型。

“福地湖景区免费为我提供了经营场所,我办了个小吃店,来这儿旅游的人多,生意也很好,一年收入可增加2万余元!”榆舍村贫困群众王田军高兴地说。

通过“宜农股”助推精准脱贫模式,宜君用产业带动、岗位带动、经营带动3种方式,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群众增加了收入,提振了广大群众的精气神。

记者手记

“输血”变“造血”,引活水激活力

杨光

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的铜川市宜君县于2017年探索建立“宜农股”,以股金提升经营主体扶贫带贫能力,以股权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以分红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益,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有力推动了产业扶贫。

“宜农股”建立后,产业扶贫真正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不仅解决了当前的增收脱贫问题,也成为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在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结合中,只要找准贫困地区的产业方向,发挥好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树立大产业助推大扶贫的理念,努力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精准脱贫便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