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经济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0日
在秦岭大山中,有一群铁路人,他们不畏严寒,常年坚守在这片山水间,用青春岁月编织着山与路、人与自然的动人故事——
小站唱响“凡人歌”

本报记者 杨光 许奥博

12月3日一大早,秦岭山中大风刮个不停。“林哥和几个兄弟去给牛夕隧道漏水点加装引流板,应该快回来了。嫂子,你先喝点热水。”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供电段商洛供电车间灞源接触网运行工区值班室,接触网工李宗翰正在接待前来探亲的家属孙晓敏。

灞源接触网运行工区所处的灞源站是一个四等小站。站在站台举目四望,周围青山连绵,一眼望不到头。

站好最后一班岗

灞源接触网运行工区工长林小冬,2003年宁西铁路(西合段)开通时就来到这里。

“供电段主要是高空作业,常和接触网打交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林小冬解释。

随着冬季来临,灞源接触网运行工区最辛苦的活儿——打冰又开始了。“山里水汽大、温度低,无论是接触网还是隧道内,经常会出现刚清除完冰,又有新的冰层形成的情况。”林小冬说,“一转眼,我从宝成线秦岭车站调到灞源站工作已经20多年了,一直干的都是接触网工,再有4年就退休了。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林小冬一辈子没离开过大山,这个关中汉子与大山中的铁路有着深厚的感情。打冰除雪、养护线路……他与股道上的设备打了几十年交道,积累了20多年经验,哪里有漏水点,哪里是结冰区,看一眼就清楚。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该工区的13名接触网工都成了打冰好手。

以站为家勇担当

灞源站助理值班员宁百超的手机里保存了数百张车站周边四季变换的风景照,有站台上盛开的波斯菊,有染红了半边天的夕阳,也有股道里半米多厚的皑皑白雪……工作5年多来,灞源站的一草一木早已成了宁百超眼中的绝美风景。

“灞源站海拔高,又处于山谷风口,这里的冬天比其他地方要冷很多。山外或许下的是雨,但这里下的一定是雪。记得前年雪最大的时候,我们宿舍楼的大门都被雪堵住了。”值班站长尹汤笑着说。

44岁的何业飞从上班开始就在灞源站工作,已经10多年了。“每年10月底到第二年5月前,常常是一夜北风起,雪就铺天盖地落了下来。在山区工作久了,大家都习惯了。这里安静、空气好,无论是站上的新人还是老人,都以站为家。”何业飞说。

宁西铁路(西合段)从2003年开通至今已经21年了,灞源站每天的接车数量也从当初的30多趟增加到140多趟。车多了,职工却从12人减少到了10人,但安全生产从来没有放松过。

精研技艺保畅通

12月3日16时,林小冬召集工友开了工前会。“两天后,咱们要利用3小时‘天窗’时间继续维修接触网,大家都提前准备好……”

值班室外负责巡检的几位队员集结完毕后,大家列队绕过一段山路,走上车站上行方向停放的轨道车。随着车辆启动,两侧的群山缓缓后移,没几分钟就进入了长达13公里的东秦岭隧道。

“李哥,你都考上高级工了,教一下我如何接线。”“我手里还有些维修接触网的活要干,你先找小魏。”车厢里,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热闹地聊了起来。

“春天掏鸟窝,夏天要防洪,秋天集中修,冬天来打冰,根本闲不下来。”虽然才来两年,但已经考上高级工的李宗翰对一年四季的重点工作熟记在心,“我们行业内习惯把凌晨车辆相对较少的时间称为‘天窗’时间,一般会趁着这当口维护检修。”

山里的天黑得早,17时许,灞源站助理值班员郭方成拎着一双数十斤重的防溜车“铁鞋”走向远处。尹汤说:“我们常说‘值班员的嘴,外勤的腿’,每天当班要么得喊上百次联控协调口令,要么就得在火车驻停时拎着‘铁鞋’出门跑上万步,这两个岗位都不轻松。”

进入12月,灞源站越来越冷。这群满腔热情的铁路人不畏严寒,常年驻守在山水间,用青春岁月编织着山与路、人与自然的动人故事。

当采访车辆驶离灞源站时,灞源接触网运行工区唯一的90后女职工杨佩佩和同事唱起了《如愿》,海拔1130米的小站班房瞬间热闹起来,美妙的歌声在寂静的山谷间越传越远。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