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张雪原制
本报记者 孙鹏 张鑫
以使命担当忠实履职,以实干实绩检验成效。
一年来,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立足岗位担当作为,深入群众走访调研,尽心尽力建言献策,用一项项具体可感的工作业绩,用一份份深思熟虑的议案建议,答好新时代代表委员的履职答卷。
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
当前,数字技术正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逐步显现,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引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生活方式变革的关键力量。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去年,陕西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文教基地,陕西具有显著的发展数字经济的人才科教优势,在数字经济领域起步较早,在一些细分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我省近年来持续加大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强人工智能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链项目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全国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大学原校长方明介绍。
“在加快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中,人才资源至关重要。”在高校任职多年的方明建议,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高校加强对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培育学生智能素养,大力投入相关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智能时代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学研深度融合也十分关键。”方明建议,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通过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多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的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高校、院所、企业共同参与的人工智能教育与人才培养新格局。
努力成为技术工人的“娘家人”
“90后”全国人大代表刘盼是增材制造领域的一线技术人员。
增材制造就是大家常说的“3D打印”,是将数字模型文件转化为实物的制造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设计、文物修复、辅助医疗等领域。来自渭南鼎信创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的逆向工程技术员刘盼,在这个领域里“打印”着自己的立体人生,也“打印”着自己的履职故事。
刘盼曾和同事承担了一项特殊任务——对兵马俑进行文物扫描。面对低温天气、时间紧张等难题,刘盼和伙伴们甚至得先把仪器放进衣服里焐热。他们还大胆创新数据处理工序,最终提前10天完成任务。这次经历激发了她要用最先进的技术为文物保护等作贡献的责任感。
“只要是我想做出来的事情,就一定会想尽办法去实现它。”刘盼说。正是凭着一股“犟”劲,刘盼一次次攻克技术难题,一步步成长为本领域专业工程师。
当前,增材制造产业迎来新的机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对此,刘盼在日常工作中感受颇深。她不仅坚守一线岗位,还投身到行业技术培训中来。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作为一线技术工人代表,我特别关注企业科技创新,关注企业技术工人,期待自己能成为技术工人的‘娘家人’,和大家一道努力。”刘盼说,今年自己将重点关注技术型人才发展问题、支持区域增材制造产业提升问题等,继续为数字经济发展、制造强国建设鼓与呼。
厚植生态底色筑牢绿色屏障
陕西作为全国荒漠化综合防治、“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目前正处于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提出,要高度重视“三北”工程攻坚战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三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必须把生产、生活、生态全方位限制在水资源承受限度内。”昝林森建议,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强化“三北”地区各级林草机构建设,优化调整水资源分配体系,统筹安排“三北”工程生态用水份额;要科学评估“三北”工程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做到“四水四定”,发展旱区产业要统筹全流域、全局性研判,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创新也至关重要。”昝林森建议,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以水定绿,大力发展节水林草,加强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乔灌草优化配置研究。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生态农业,创新发展基于光伏产业的现代节水设施农业。要以“三北”科技攻关带动“三北”工程攻关,切实服务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