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仵永杰
在人们印象中,从事非遗事业的多是头发花白的老者。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年轻人正在学习、传承非遗项目,并为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注入活力。95后硕士郎佳子彧掌握北京“面人郎”制作技艺,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汤忠仁传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贵州姑娘杨柳成为非遗绝技“独竹漂”传承人……
青年力量的加入,不仅使非遗项目传承保护成为可能,还为非遗项目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怎样引导年轻人投身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研究开发?非遗传承人、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等应共同努力,从兴趣引导出发,以政策支持为保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为年轻人从事非遗事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非遗传承人应积极参与非遗文化传承普及工作,让青少年有机会了解、学习非遗知识;通过公开课、讲座等形式,定期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非遗的浓厚兴趣;邀请热爱非遗的学生进入非遗工作室观摩,让他们在学业之外学习非遗相关技法,壮大非遗事业从业者队伍。
有志投身非遗事业的青少年应积极学习本地非遗项目,掌握相关技能;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虚心向老艺人、民间手艺人学习工艺技法,熟悉地方文化、苦练过硬本领;学习理论知识并开展艺术实践,完善知识体系,不断开阔视野并博采众长,努力做理论与技能紧密结合的新型非遗人。
相关部门应为青少年学习非遗知识提供机会,搭建平台。教育及文化部门可在少年宫和中小学开设非遗课程、组建非遗社团,定期为非遗从业者开设艺术理论培训,打通非遗从业者提升学历的通道,支持非遗从业者积累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让非遗有序传承,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及从业者的坚守;让非遗绽放光彩,离不开年轻人的智慧与热情。我们期待青年一代怀着敬畏之心,埋头虚心学习,以工匠精神磨砺自我,以精湛技艺留住非遗之美,让非遗事业展露朝气、充满生机、蕴含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