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12日
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民生画笔勾勒幸福画卷
——陕西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

丹凤县棣花镇新农村美景。本报记者 戴吉坤摄

本报记者 陶玉琼 周恒宇

入秋的三秦大地,弥漫着甜香。

那甜,是丰收——缀满枝头的花椒麻香四溢,腾跃在稻田间的鱼儿膘肥肉厚,压弯树梢的苹果模样喜人;

那甜,是安居——搬迁社区的小洋楼宽敞舒适,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盈溢着幸福,一个个风景如画的新农村欣欣向荣;

那甜,是乐业——家门口就业,挣钱又顾家;职业培训提技能,牢牢端稳“新饭碗”;政策好渠道广,奋斗者找到创业新乐土;

那甜,就是幸福——智慧养老描摹出最美夕阳红,高水平医疗让每一个病患安心,精细化管理守护着一份份平安和谐……更可靠暖心的民生保障,更优质贴心的社会服务,曾经的“急难愁盼”,正一点点转化成更美好的生活。

丝丝甜味,润出张张笑脸。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脱贫致富到创业增收,从养老教育到医疗社保,从社区建设到公共服务升级……一张张笑脸,映出三秦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着陕西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以民生之笔勾勒幸福画卷的奋斗足迹。

安居,日子甜

告别冬天灌风、夏天漏雨的老房子,搬进环境优美的移民安置点凤冠社区,丹凤县龙驹街道油房村群众刘存红和丈夫吴喜民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的好生活,以前哪想得到啊!”8月27日,环顾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刘存红的脸上写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

“现在的日子真是甜进心里!”一旁的丈夫感慨。

尝到这份甜蜜的,不止刘存红一家。

“十三五”以来,陕西省共建成2116个集中安置点,共搬迁贫困人口24.93万户84.36万人。

在党的好政策下,许许多多山里的贫困群众搬出土房子、搬出贫困,在新房子里过上幸福生活。与此同时,也有许许多多城里的老街坊们,在换了新颜的老房子里,感受新的美好。

“房子外加保温板,屋内又装暖气片;有水有电天然气,厚厚的玻璃明闪闪;又防晒来又保暖,道路铺得平又坦……”在焕然一新的西安市明德门北社区,老住户兀凡老人写下一首快板诗,称赞小区和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后的新变化。而这,只是陕西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今年,陕西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622个。仅上半年,全省开工改造1875个小区,惠及20.99万户居民。

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惠及千家万户,一次次带着民生温度的“外科手术”,在“微更新”中让城市的老旧小区有了“面子”,也添了“里子”,解决影响老旧小区住户生活品质提升的短板、痛点和难点,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乐业,钱袋鼓

就业乃民生之本,一头连着家庭幸福,一头关系社会稳定。如何让更多人端上“新饭碗”,是保障民生的重大考验。

今年上半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25.36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3.4%,一个个可喜的数据筑牢“民生之本”。

“我们这里生态环境好,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我养了82头梅花鹿,今年预计可实现总产值148万元。”汉中市宁强县安乐河镇唐家河村的梅花鹿养殖户赵德明,一边忙着给梅花鹿喂饲料一边笑呵呵地说。

2017年初,“80后”小伙赵德明返回家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投资搞起了梅花鹿养殖。

“争取在2022年达到200头的养殖规模,到时候年产值将超500万元,能带动更多乡亲们致富。”如今,作为陕西满山跑鹿业有限公司创办人,赵德明干劲儿十足。

正当赵德明描绘自己的“新版图”时,几百公里之外的千阳县,刘秀云从打零工的农村妇女“变身”为收入稳定的管理人员,尝到拥有一技之长的甜头。

很长一段时间,刘秀云因没有拿得出手的“手艺”,只能干些零工活,收入低,还不稳定。2017年起,她参加了千阳县举办的免费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顺利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今已是千阳县好育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

圆梦的,不止他们。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陕西抓紧抓实抓好就业这个民生把手,让三秦儿女端稳“饭碗”。

从高校毕业生到农民工,从就业困难人员到返乡创业的能人……我省精准服务保障重点群体,扎实推进就业创业。今年上半年,全省帮扶294.17万名农民工转移就业,帮助8.3万失业人员、2.36万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培训30.2万人次,通过技能提升撬动高质量就业。

腰杆硬了,钱袋鼓了,曾经遥不可及的小康梦想,变得鲜活而生动。

保障,心里暖

提供阳光助餐、日间照料服务,组建老年合唱、舞蹈团,开设亲子太极等课程……走进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片欢声笑语。

酒店式的养老服务,不仅使周边许多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了解决,还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人生新乐趣,开拓人生第二春。

欢声笑语背后,是陕西不断升级的养老服务,是越来越完善的社会保障,更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教育更公平,更多孩子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双一流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扶贫”……一个个关键词背后,是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教学楼,是焕然一新的老牌学校,是日益先进完善的软硬件配置,是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喜人转变。近年来,陕西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

——看病更省心,健康陕西建设深入推进,“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解决。“行走的医院”“流动医院下基层”服务模式,让期待优质医疗资源的村里人在家门口挂上专家号。如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3848.9万人,县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面消除,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等政策全面落实,全省累计签约贫困慢病患者近百万人,健康陕西建设成效显著。

——兜底更有力,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下拨中央和我省民政事业费633.87亿元,实施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3万个,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7018个、城镇社区服务站项目2664个,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0.4万户134.7万人,城乡特困人员12.8万人。仅上半年,全省共实施临时救助34.3万人次、医疗救助90.68万人次,资助困难学生231.1万人次,每一名群众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幸福,正在继续

“有啥难事,就找‘小顾姐’。”这句话,被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很多群众挂在嘴边。

他们口中的“小顾姐”叫顾博艺。这个“85后”爱笑的姑娘,自打2017年初在街道成立了以“解民忧、帮民困、助民乐”为目标的小顾姐工作室后,就成了大家的“贴心人”。

政策法规上门宣传,矛盾纠纷上门调解,群众困难上门解决,居民意见上门倾听,志愿帮扶上门服务,院落整治上门协商……在她“走心”的服务里,幸福像阳光一样,洒进群众心里。

如果说“小顾姐”是潺潺小溪,那么在西安市莲湖区,万千溪流汇聚成了民生保障的“海洋”。

84个部门党组织主动到社区报到结对,2800余名在职党员下沉到全区131个社区、364个网格中,设置“莲心”意见征集点160余个,建立“莲心”微信群150余个……不论用电用气、环境卫生,还是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党员干部的工作坐标轴。

“小区原先墙面上很多小广告,楼道地面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现在不仅环境好了,日子也越过越舒心。”贡院门社区早慈巷小区5号楼居民的兴奋溢于言表。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越是触及末梢,越要精准发力。陕西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变革理念、技术赋能,以党建引领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更多人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收获平安幸福。“党群连心”的美好图景让三秦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如今,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基层社区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幸福正在继续。

“民生福祉”始终是陕西发展蓝图里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把人民作为“源”和“本”,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以初心勾线,用匠心施彩。一抹抹带着民生温度的鲜亮色彩,绘就出3900万三秦儿女五彩斑斓的幸福生活。

从细处染墨,在实处落笔。一笔笔饱含民生情怀的有力笔触,汇聚起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磅礴伟力。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启航新时代,陕西聚焦百姓冷暖,卡准民生脉动,不忘庄严承诺,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征程上追赶超越,奋进足音更加铿锵有力,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三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近!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