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7月22日,航拍正在建设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中央商务区、港口功能区项目。项目总投资900多亿元,其中包括中铁、中电建、中粮等大型央企面向“一带一路”的企业总部,西安奥体中心、“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等人文交流平台,以及新筑铁路物流中心、中远海运西安国际丝路总部等项目。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修复,“秦岭四宝”之一的朱鹮种群不断壮大,野外朱鹮栖息地在全国范围内向北延伸了160多千米。 本报资料照片 石晓军摄
开栏语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反映我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生动实践,凝聚起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磅礴力量。即日起,本报推出“小康圆梦”栏目,充分展现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本报记者 陈艳 汪曼莉 陶玉琼
七月的三秦,绿满田畴,生机盎然。
从茶香氤氲的秦巴山区到霓虹闪耀的大唐不夜城,从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到瓜果飘香的田间地头,人们用辛勤的双手,收获着盛夏的果实,腰包更鼓、笑容更甜。
这里曾是全国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尤其秦巴山区,多年来是陕西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而今,那座压在人们头上的贫困大山,被越过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两千多年前,“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吟唱,道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然而,这样朴素的小康梦却始终遥不可及,久久回荡在历史的天空中。
直到百年前,那声报春的惊雷响彻云霄,中国共产党开始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百年来,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践行理想,用鲜血浇灌梦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合力攻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无惧风雨,破浪前行。陕西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对表对标,狠抓落实,砥砺奋进,苦干实干,全面小康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今天的三秦大地上,创新创造的潜能加速释放,开放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山清水秀的画卷着力绘就,风清气正的氛围日益浓厚,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幸福光景正演绎在千家万户里。
动能澎湃 活力激荡
6月中旬,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在西安市鄠邑区开工。明年,西安人就能喝到汉江水了。
向北几十公里外,西安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如“盛世之花”绽放在灞河之畔,一届精彩的体育盛会将在不久后盛装启幕。
强劲的动力、无限的潜力,正是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写照。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勇气和智慧,踏破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以经济的稳筑牢全局的稳,以经济的进带动全局的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拉出一条自强不息的上扬线——
“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2.6万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5位提升至第14位;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人均突破1万美元。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陕西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今年上半年,陕西经济稳中加固,恢复有力,动能增强,实现生产总值13542.60亿元,同比增长10.2%。
经济结构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发展更有质量——
“十三五”末,我省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8.7:43.4:47.9,经济结构更趋优化;坚决淘汰污染落后产能,为高端项目腾出空间;高质量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产业发展更有后劲,优势不断巩固。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发展更有动力——
“放管服”改革降成本提效率优服务,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创新型省份建设成果丰硕,“嫦娥”探月、珠峰“测高”体现陕西科技担当,“秦创原”为创新驱动加力加速。
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1.2%,装备制造业增长14.3%。
越开越大的“大门”、三大区域协同并进,发展空间更大——
自贸试验区、“长安号”已成对外开放新亮点和增长极,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区域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陕西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
守护秦岭 文明生态
秦岭发现蛇类新种秦皇锦蛇,濒危百年的陕西羽叶报春重回原生地繁育,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独叶草首次在秦岭海拔2700米以下的区域被发现……一个又一个的新发现,都在印证一个事实:陕西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陕西牢记“国之大者”,加深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五位一体”和新发展理念的大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严格执行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完善“党委政府同责、政府全面负责、环保统一监督、各部门依法履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格局,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办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制度逐步完善,扎紧了制度的篱笆。
修订《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在全国第一个将燃煤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写进地方法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夯筑生态文明基石。
毛乌素沙地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黄河流域陕西段年均入黄泥沙降至2.7亿吨,植被覆盖度过半;全省上下在碳中和赛道上奋力奔跑……越来越多的绿色涂抹在三秦大地,越来越多的碧色映现在山间水系,越来越多的蓝色呈现在八百里秦川上空。
在全省,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正在形成。
文化铸魂 同心筑梦
这个火红的七月,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100周年。在革命圣地延安,一波接一波的游客纷至沓来,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汲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也是小康社会的精神基石。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厚植文化自信根基,持续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以文化的繁荣发展不断推进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文化标识”闪耀时代光芒——
顺着沿黄公路,各地纪念馆、会议旧址、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已连贯成一片密集的革命资源带;几十家以革命遗址为依托的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已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起以党史教育基地为连接点的全省红色教育网络;榆林建成全省首家虚拟革命纪念馆……放眼三秦大地,红色革命文化正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恣意绽放,不断增强全省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文化产业跨入“新蓝海”——
以突出特色、壮大集群、深化融合为方向,陕西做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层次。2020年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33.6亿元,是2015年的1.8倍;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1570个,是2015年的2.3倍。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动文艺创作生产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西戏曲”等文化品牌焕发勃勃生机。
文化惠民浸润群众心田——
陕西持续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组织实施“文化下乡”等惠民演出。截至2020年底,全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达到4个,示范项目达到8个。大到一座座博物馆、文化广场,小到一个个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一座座“文化灯塔”树立在三秦大地,照亮人们的精神家园。
消除贫困 惠民暖心
美好生活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在秦巴山区,“以绿生金”“因山而富”的美好生活正谱写新篇。石泉县池河镇合心村养蚕大户晏昌平,靠着养蚕脱贫过上了好日子,亩亩桑田,座座青山,映衬着丰衣足食的好光景;
是蓝色的。在铜川市耀州区照金村,村民胡小连告别土坯房搬进新楼房,还在社区工厂有了稳定工作,那张蓝色的工资卡,承载起安居乐业的幸福梦;
是红色的。在西安市鄠邑区沣化小区,85岁的独居老人李爱英精神头一天比一天好,三天两头上门送温暖、送服务的“红马甲”,渲染出老有所养的“夕阳红”;
……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持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活需求,努力让改革发展红利公平惠及每个人。用一抹抹带着民生温度的鲜亮色彩,绘就了3900万三秦儿女美好生活里五彩斑斓的幸福底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上下尽锐出战,向贫困发起猛攻。如今——
288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6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39元;
建成2116个集中安置点,84.36万群众走出大山实现“安居梦”;
10647个农民合作社把近90万贫困人口精准嵌入产业链;
……
这一组组喜人数字,既是幸福的印证,更是陕西奋斗的足迹。从决战脱贫攻坚到推进乡村振兴,从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到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从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每一项部署都卡准民生脉动,每一个脚印都镌刻着为民的信念,每一步迈进都离三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近。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浓浓的民生情怀,孕育出三秦儿女殷实丰裕的民生福祉,也汇聚起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磅礴伟力。
风正扬帆 启航新程
你见过“萤火虫”吗?
7月10日,走进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街道劳动一坊社区,居民们指着几位戴着红袖标的银发志愿者说:“喏,那就是‘萤火虫’,社区的平安和谐全靠他们。”
居民称赞不已的“萤火虫”的背后,是莲湖区以党建为引领,走出的一条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之路。从2018年至今,1.2万余名“萤火虫”志愿者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巡百家门、了百家情、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上万名群众带去平安幸福。
点点“萤火”温暖民心,更折射出陕西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党群连心”的美好图景。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学深。从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专题学习班,到弘扬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专题研讨班举办,再到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党史专题学习,全省党员干部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让系列讲话精神入脑入心、化为自觉。
笃行。落实“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坚决肃清赵正永流毒和恶劣影响;通报领导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例;持续整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正加速形成。
聚力。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双建双促”和“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愈发坚定,一面面飘扬的党旗凝聚起拼搏奋进的强大力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已写就,历史也翻开了崭新一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我们唯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乘势而上开山河,风雨无阻向前进,为人民美好生活接续奋斗,才能在新征程上写下新的伟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