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陈嘉 王婕妤
盛夏时节,漫步秦岭牛背梁主峰,青山如黛、碧水如练。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详细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一年来,三秦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体悟,也更加坚定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守护好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在柞水,有8000余名志愿者和8.6万名群众通过理论宣讲、环境清洁等方式投身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之中。
6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牛背梁脚下的朱家湾村,这里依山傍水,发展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在朱家湾村,村民们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争当环保卫士,自觉坚守生态底线,筑牢绿色屏障。
“有了好生态才能有好发展。我们坚守生态红线,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村民环保意识得到极大提升。现在村民自我监督,自觉维护生态环境。”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告诉记者。
靠着绿水青山涵养出好生态,村民们依托旅游吃上了“生态饭”。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朱家湾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9年的1.8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3万元。毛家锋说,今年,村上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抓手。4月末,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村干部了解到村里一些开办农家乐的群众急需进行游客接待文明礼仪的培训,就主动邀请了县职业技术中学的老师到村里讲课,组织农家乐业主介绍经验,提升服务水平。
和朱家湾村一样,金米村也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特色产业。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米村考察时,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一年来,这个寓意“山上有金、地上有米”的地方,正一步步成为富饶之地。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亭台、步道、文化活动广场设施齐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木耳产业经营户由86户增加到127户。去年金米村销售木耳近6万公斤,其中线下销售1.85万公斤,产值近百万元;电商销售木耳10万单、4万公斤,营业额300万元。
“感谢党的好政策,引领我们村走向富裕。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更是让乡亲们鼓足了干劲。村上借助木耳产业不但摆脱贫困,还走上了奔向小康生活的幸福路。”金米村老党员邹定益说,在建党百年之际,他要送上诚挚的祝福,感谢党、感恩党,今后还会继续听党话、跟党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两山论”的指引下,开启幸福生活的还有安康市平利县蒋家坪村的村民。
如今,茶叶成了增收致富的“名角儿”。如何做大做强、拓展品牌,蒋家坪村的人有了更清晰的发展路径。
6月25日,记者来到蒋家坪茶山,茶园苍翠,游人如织。“按照培育龙头、扩大规模、提升品质、产业融合的规划,我们新引进了2家经营主体,新建了350亩秘制茶园,目前村上的茶园面积达到2750亩。建成了1000亩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工厂有绿茶和红茶两条加工生产线,年产茶叶15吨,年产值400多万元,带动了186户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加500元。同时,我们依托茶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的一年间,我们这儿新开了8家农家乐。”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寇清新告诉记者。
因茶兴业、因茶致富的故事还在续写。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蒋家坪村考察之后,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满干劲。未来,我们将继续扎实践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茶旅融合做大做强做优,让更多群众因茶致富,用发展实绩向总书记汇报,向建党百年献礼。”寇清新信心满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无论是在朱家湾村、金米村、蒋家坪茶山,还是八百里秦川的其他地方,这句话正在三秦大地上变成一个又一个生动实践。
面对自然保护与民生发展两大考题,陕西坚定作答,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绿色存量”转化成“幸福增量”,久久为功铸就绿色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