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16日
本期关注
助残 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托养人员与管理人员在一起唱歌做游戏。

凭着对生活的热爱,王保峰用双脚画出了一幅幅充满绿色、象征生命的画作。

吴娜娜在制衣厂生产车间查看产品质量。

岐山县残疾人李武国(左)和父亲整理自己制作的皮影。

武功县残联工作人员帮助凉马村薛佳宇一家3口办理残疾人证。

刘爱萍在绘制马勺脸谱。

本报记者 喜顺文/图

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为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省相继通过并出台了系列助残政策和举措,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更加美好。

吴娜娜:把幸福“伞”撑在家门口

5月10日,在武功县壹诺制衣厂,一排排缝纫机飞快地运转着,机器转动的声音不绝于耳,一条条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忙着赶制一批工装:有的在加工成衣,有的在验收成品,有的在分拣归类……经过一道道工序,一件件崭新漂亮的工装整整齐齐地陈列在人们眼前。

“订单催得紧,大家都很给力。”制衣厂44岁的老板吴娜娜说。回顾起这几年的创业史,她说自己把酸甜苦辣尝了个遍,但万幸的是政策好,她把握住了好时机,得到了县残联的支持。“这条路子走对了!”吴娜娜笑着告诉记者。

2005年的一天,吴娜娜在工作时突然晕倒,右臂被卷入机器内……她的遭遇,让曾经幸福美满的家庭顷刻间天塌地陷。病愈出院后,吴娜娜努力适应失去右臂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目光“盯”上了武功传统草鞋编织。但是因为没有右臂,编一双草鞋,她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左手指经常打满水泡。但是当看到一片片玉米皮在自己手中被编织成精美的草鞋时,她就忘记了身体的痛苦,内心充满喜悦。在武功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吴娜娜用“壹诺草编”品牌,编织出了与众不同的人生。

“第一批的600双草编鞋销往北京后,没过多久,山东、云南、广东等省的订单都纷至沓来。我很快还清了家里的欠款,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吴娜娜说。

自己的日子变好了之后,吴娜娜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让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以及其他乡亲都富裕起来。经过仔细考虑,吴娜娜决定创办一个编织厂,带领更多的人增收致富。

2010年3月,吴娜娜拿出自己的积蓄,再加上向银行贷款和向亲友们筹来的资金,成立了武功县壹诺工艺编织厂。她的编织厂主要从事草编鞋研发、编织和服装加工销售。吴娜娜将附近的农村妇女,特别是残疾人和贫困群众招进工厂,免费教他们草编工艺和缝纫技术,帮助大家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陈宁宁是一名残疾人,由于丈夫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公婆年迈多病,再加上一双年幼的儿女需要照料,生活过得很艰难。后来经人介绍,她成了壹诺工艺编织厂的一名工人。在工厂师傅的耐心教授下,她很快就掌握了编鞋技艺。每月稳定的收入,不仅改善了家里的生活,也让她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几年时间,壹诺工艺编织厂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了周边10多个村的1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厂子工人达到150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在吴娜娜的帮助下,通过手工编织增加了收入,过上了幸福生活。

前几年,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增加,再加上全自动化收割,玉米皮资源越来越少,草编产业面临发展瓶颈。2018年,吴娜娜又投资100余万元成立了武功县壹诺制衣厂。“我得为乡亲们找一条新路。”她说。

“跟着娜娜准没错,只要有她,我们的日子就能越来越好。”在制衣厂休息区,正在吃樱桃的工人张小侠告诉记者,她从2010年起就在草编厂做编织,制衣厂建成后招工,她就马上报了名。

“现在的张小侠,可不是3年前的张小侠了,饭后还吃些时令水果,可会享受生活了。”吴娜娜说,现在不算草编厂的订单,制衣厂每月就有固定的3000件服装加工订单,大家的收入很可观。

伴着缝纫机、锁边机“嗒嗒嗒”的协奏曲,吴娜娜说:“命运虽然对我们不公,但我们遇上了好时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我要尽可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增收,让他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武功县注重引导企业在乡村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广泛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在武功县,类似的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有29个,不仅让农民变身成产业工人,拓宽了群众家门口就业的路子,还让残疾人看得见幸福、摸得着幸福。”武功县残联副理事长梅轩高兴地说。

王保峰:用双脚描绘美好生活

5月11日,在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太子村一个普通的院子里,王保峰坐在特制的木头轮椅里,正在认真作画。他脚趾中夹着的画笔游走在一张白纸上。

提起王保峰的病,姐姐王宝红顿时红了眼眶。王保峰不到1岁时,因发烧用药不当,导致脑神经损伤,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脊椎弯曲、双臂扭曲,从此生活离不开家人的照料。2001年,王保峰的父亲因为突发性脑出血离开人世。父亲离世后,王保峰常常坐在轮椅上,看着天空、树木和房屋,静静地发呆。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娃的脚下有一幅用小石子摆出的鸳鸯戏水图,与门楣上的图案一模一样。我高兴极了,反复问娃是不是他用脚摆的,娃点点头。那天我流泪了——我娃不笨呀!”提起王保峰画画的事,母亲高兴地说。在此之后,母亲就鼓励王保峰用树枝在地上画画。空闲的时候,她还会坐在王保峰身边,听王保峰用只有她才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他的画。“那是劳累的一天里,我最享受的时刻。”母亲说。

王保峰的工作室,其实就是一辆木制的轮椅和一个放在地上用作画板的饭桌面。由于王保峰长期伏在轮椅上画画,轮椅扶手上箍的铁皮被磨得发亮。

画画时,王保峰一点点把自己的身体转过来,将双脚从轮椅侧面的空隙伸出去,把画笔夹在两个脚指头中间。因为一只脚作画不好控制,他就两只脚靠在一起,让画笔更稳一些。同时,他还得努力地低着头,才能看得清自己脚下的画。

眼睛离地面至少1米,双手不断地抽搐着,脖子也在不停地扭动,但尽管如此,王保峰还是努力地稳住画笔,一下一下地画,一笔一笔地描。每画几笔,他就要停下来,侧着头端详一番。

王宝红告诉记者,对于这个残疾弟弟,一家人倾注了很多的爱。每次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她就更加心疼他。王保峰的两个小外甥每隔几天,都要到姥姥家看望出不了门的舅舅,每次来都不忘给舅舅带些好吃的、好玩的,让舅舅的生活不至于太孤单。而王保峰则会用一幅幅饱含感情的画作,给外甥送去快乐,表达他对孩子们的爱。

2015年,岐山县残联专门为王保峰举办个人书画展,那天,他的画作义卖收入有6000多元。

“前些天,两名游客专门从西安来我家,还买了我弟弟的画呢。”王宝红自豪地说。

一个语言功能障碍、脊椎弯曲、四肢痉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残疾青年,凭着对生活的热爱,用双脚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作。那些充满绿色、象征生命的画作,就是他对幸福生活的赞歌。

刘爱萍:用马勺脸谱挖掉穷根

住在岐山县惠民新村的刘爱萍,高中时因一场大病,留下残疾。5月11日,记者见到她时,她的腰身几近弯成90度,在一个半米多高的木凳子支撑下,艰难地挪步。“看,这是我今天才完工的脸谱。”面对记者,乐观的她笑着展示自己的作品。

“刘爱萍的丈夫在外面干体力活,13岁的儿子正在上初中。刘爱萍虽然有残疾,但头脑灵活。”岐山县残联理事长李恒说,他们经过数次走访,了解到刘爱萍喜欢工笔绘画,以前曾从事过西府民间传统工艺马勺脸谱的制作,她创作的工艺品还在民俗村展出,甚至作为纪念品进行销售。后来,因家庭拖累,她中断了创作。

岐山县残联把刘爱萍列入当年残疾人自主创业重点扶助对象,为她发放1000元创业基金,并帮助她解决购置原材料的难题。同时,经县残联理事会研究,刘爱萍被列入岐山县残疾人文化产业苑会员名单,每月可享受到200元的补贴,产业苑会通过实体店及网络渠道销售她制作的作品,让她无后顾之忧。

2016年,岐山县残联为刘爱萍申报了中国残联“缩距奔小康工程基金”,为她一次性争取到4000元资金支持。另外,为了帮刘爱萍打开产品销售渠道,岐山县残联安排刘爱萍参加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随后还联系一家爱心企业为刘爱萍赠送了一台电脑,并协调电信公司为其免费安装宽带,让喜欢看书学习的她能通过网络进一步提高技能,传承民间艺术,同时还能足不出户,通过网络销售马勺脸谱,拓宽销售渠道。

为了彻底剜除穷根,岐山县残联协调相关部门,把刘爱萍家纳入易地搬迁扶贫之列,帮助刘爱萍一家搬进了惠民新村一套二室一厅的新房里。“现在,直径22厘米的脸谱能卖85元,直径30厘米的脸谱最低都能卖一百七八十元。”刘爱萍高兴地说,如今,卖脸谱的收入加上各种补贴,一年下来家里能收入近4万元。

目前,岐山县残联以残疾人文化产业苑为阵地,通过精准帮扶,扶助了12名类似刘爱萍这样的有剪纸、刺绣、皮影等特殊技能的残疾人,让他们的收入有了提高、生活有了改善,让残疾人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