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陶久林在巡山过程中,不时查看树木生长情况。本报记者 郭诗梦摄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弘扬百万生态护林员保护生态、脱贫增收的奉献精神,中央宣传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生态护林员”先进事迹。现本报刊发我省“最美生态护林员”陶久林在平凡岗位上,用责任担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故事。
本报记者 郭诗梦
时而停下来仔细端详树木,时而放慢脚步警惕身边出没的野兽,时而轻车熟路地在森林中穿梭……3月31日,记者在商洛市商南县过风楼镇八里坡村附近的森林里,见到了刚刚被评选为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的陶久林。
刚下过春雨的八里坡村烟雨朦胧。陶久林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小路上巡逻。
“被评为‘最美生态护林员’是我的荣幸。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份工作,才让我成功脱贫。”陶久林腼腆一笑,一边说一边不好意思地用手抓抓后脑勺。
陶久林当护林员是个“意外”。2015年,陶久林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戴上贫困户的帽子,陶久林很难受,觉得低人一等。有一次,他在村中散步,无意中看见村委会的公告栏上贴着选拔生态护林员的公告。“当时看到这个工作的要求是本人为贫困群众,年轻力壮,吃苦耐劳。我当即就决定试试。”陶久林回忆道。
“村上收到陶久林的申请后,考察其各方面都符合要求,通过民主投票由他担任八里坡村磨子洼组生态护林员。”八里坡村护林站站长陈龙对记者说。
陶久林需要巡护的林地大约有2000亩,工作并不容易。他每天早早起床就进森林巡护,直到傍晚才回家。“我整日与森林为伴。”陶久林笑着对记者说,“为了保障巡护质量,我每月都坚持巡山23天以上。近5年来,我已经不记得走坏了多少双鞋。”
对老实内向的陶久林来说,最难的还不是早出晚归、跋山涉水,而是与村民沟通。“我们这地方以前没有垃圾回收站,群众经常在林子边上焚烧垃圾。”陈龙说,陶久林上前阻止时,有的群众就不乐意了。“才当上生态护林员,就把自己当成领导了。”“谁家还没有生活垃圾,这么不通人情。”“陶久林当上生态护林员就变了,以后不和他打交道了!”……村头村尾,有些人对陶久林颇有微词。
夜深人静时,陶久林也在寻思:不是当上生态护林员就变了,而是自己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这得让村民了解。
陶久林不去巡山的时候,就经常拿着森林防护手册,挨家挨户发放,普及保护森林的知识。“渐渐地,大家都明白了,开始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后来,村上在我的建议下修建了垃圾回收站。”陶久林说。
当好生态护林员的同时,陶久林也积极发展脱贫产业。八里坡村有种植香菇的传统,近年来将种植香菇作为扶贫产业。“过去,香菇菌袋里的木屑都是通过砍伐周边的林木获得的,对森林危害很大。我那时就想怎样做才能既种好香菇,又不破坏森林。”陶久林说。
带着这个问题,陶久林咨询了县上的专家,了解到关中地区的果树需要经常修剪枝桠,这些枝桠可以做成木屑。这样一来,既不用乱砍滥伐林木,还能发展香菇产业。陶久林积极联系制作菌包的客商。在他的号召下,磨子洼组村民开始使用关中地区的菌包,积极种植香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一年有6000元工资,凭借种植香菇,还能再收入3万多元。现在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陶久林说。
近5年来,陶久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秦岭生态卫士的职责,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无愧于“最美生态护林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