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20日
“三秦工匠”张超:
带动更多工人成为工匠

2020年12月21日,张超(中)与工友一起对前壳体产品进行精度测量。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张超的新年寄语。 本报记者 程靖峰摄

本报记者 程靖峰

2020年12月14日,在陕西省三秦工匠、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上,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数控铣工、高级技师张超获得“三秦工匠”荣誉称号,为即将到来的37岁生日备上了一份厚礼。

“历经艰难,收获满满。”回顾2020年,张超的眼神充满坚定。

去年1月27日,张超匆忙从甘肃老家返回法士特西安高新厂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厂区复工时间一再推迟,长时间停机会不会造成数控系统故障?工人返岗后能不能跟上生产节奏?张超越等越着急。

“停工不能停学。”张超一边联系数控机床厂家,一边组织车间设备维护人员,开展线上学习。去年2月6日,法士特数控系统网上学习平台开课。专家通过微课、直播等形式为工人传授数控机床知识和长时间停机系统故障处理方法,为法士特西安高新厂区生产顺利重启打下了基础。

这几年,法士特生产制造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变,工人除了掌握传统技能,还需要掌握数字化技能。2020年,法士特率先复工的是10个机器人,10天下线2万多台变速器,效率提升一成。

“在一些操作岗位上,机器人比人更精准!”张超明显感到,一线工人不能只掌握单一工种、单一操作技能。

法士特全面复工复产后,张超迅速完成了技能工人培养课程开发,通过法士特自主搭建的“云学院”在生产一线工人中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去年下半年,法士特智能制造精英班开班,30多位技能突出的一线工人接受了系统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并全程参与30多条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升级项目。

“30多位智能制造精英成长迅速,能从容地开展智能化生产线安装、调试。”张超说,未来法士特一线工人都要向多技能复合型“数字工匠”转型。

张超带领团队组建工作室,专门解决生产一线遇到的各种技术和工艺难题,并成功申报6项实用新型专利。他们设计开发的一款变速箱维修工具成本仅300元左右,而过去采购一整套这样的工具需要2000多元。“如果在法士特全国3000多家售后服务网点推广使用,将节省一大笔费用。”张超说。

2005年毕业至今,张超在车间一线工作了15年。“工匠精神就是坚守、创新和传承。”他说。现在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车间技能人才“传帮带”上,高级技师带技师,技师带高级工,高级工带中级工,让更多工人成为工匠,为法士特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做好准备。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