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视觉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25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岭何有 有雪有情

紧急集合。本报记者 安涛摄

一跃而起。本报记者 安涛摄

母子情深。本报记者 安涛摄

和谐美满一家亲。本报记者 安涛摄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正在观察川金丝猴。 本报记者 李旭佳摄

居高临下。本报记者 安涛摄

相互依存。本报记者 李旭佳摄

“萌娃”。本报记者 李旭佳摄

工作人员正在辨别川金丝猴“家庭”。本报记者 仵永杰摄  本版照片均拍摄于11月22日

编者按

在秦岭深处的周至县玉皇庙村西梁上,生活着百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它们一身金毛、蓝脸、仰鼻,高“颜值”,超“萌”。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对这些川金丝猴的研究已有20多年,但外界对它们的了解却甚少。

近日,陕西初降瑞雪,正是近距离观察研究川金丝猴的最佳时机。11月22日,记者随西北大学野外教学科研基地工作人员、自然摄影师及当地农民来到秦岭深处,探访这里的川金丝猴,希望为读者展示一个令人神往、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呼吁人们关注并保护野生动物。

记者手记

松柏雪中画 猿猴物外啼

仵永杰

秦岭深处,周至县玉皇庙村下起入冬的第一场雪。

雪落下来,目之所及就是中国水墨画。人在画中行,画在天际绘。遒劲的枝干犹如毛笔画出,皑皑白雪即大幅画布。雪花点点积在枝叶,留白寸寸即从此出。

雪落下来,四下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雪花触碰大地的声音。沙沙白雪即是乐手,它们与柴草、麦苗相唱和。你屏住呼吸,才能听见这苍茫大地间的奏鸣曲。

雪落下来,寒冷、阴沉和神秘一同到来。天空像是在咫尺间,人们想要抓住什么却无从下手。

……

来了!

它们在树枝间攀抓拽移,积雪四散,可惜了那唯美的水墨画。又是一阵啼叫声,打破雪落大地的静谧。它们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从山坡跃下,热闹起来,纷扰起来,仿佛阴沉与寒冷顿时消失。

远观只是一身金毛,近看才辨出蓝脸、仰鼻。这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

雪地里,它们有的在觅食,时刻会为食物和领地发起“战争”;有的互相理毛,据说理毛频次是川金丝猴亲密程度的表现;有的抱着小猴跃上高枝沉沉睡去,顾不得地上的聒噪。

在它们中,有尚未成年的小猴,有威风凛凛的“猴爸爸”、母性十足的“猴妈妈”,还有一群要自力更生的“单身猴”。

千百年来,人与野生动物共生长。人因生产生活侵犯野生动物的领地,有时野生动物也会误入人的居所。野生动物本不应该惧怕,生态空间理应有其一处。

随着保护野生动物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野生动物——专家学者、摄影师、当地群众等合力长期守护这些特别的“朋友”。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致力于以川金丝猴为代表的秦岭地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科研工作,经过一代代的研究传承,对物种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自然摄影师丁宽亮持续20余年拍摄野生川金丝猴,以影像记录灵动的“猴世界”,为大众科普川金丝猴的特性,让大众感受造物之奇、自然之美。

玉皇庙村群众以猴为友,有的从深山搬出,为野生动物让出空间;有的当上了护林员,守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有的学着用相机记录秦岭动植物影像。

一切生命生长在蓝天下、大地上。人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将生存与生命状态呈现出来。更从容时,或许它们的声音会融合在我们之中,生命的力量与智慧将会更加丰满。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