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吕扬
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走进生产企业了解产业发展动态,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利用寒暑假组织在校学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同学们的实践经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成为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二课堂”。
“实践中淬炼初心,砥砺担当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也是我们队员走向群众,做农民贴心人的过程,真切地为基层人民服务的行动再一次检验、滋养着我们的初心。调研过程中,队员们积极询问,认真倾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造过硬本领。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行动中了解国情民情、积累实践经验是新时代青年行稳致远的良方。”西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硕士研究生刘亚表示。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成立于2019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团委的组织领导下,先后成立6支社会实践队,深入基层一线进行社会调研,通过社会实践,展现当代青年学子的风采,激励学生们将学问写在祖国大地上。
深入乡村生活,感受百姓变化,是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每年关注的重点话题,作为当代青年,队员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乡村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在乡村振兴发展方面明确了自身研究方向。
队员们在假期先后来到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下梁镇西川村的木耳小镇、小岭镇金米村、杏坪镇杏坪社区、洛南县音乐小镇进行调研,与当地村民、驻村干部深入交流。
在柞水县下梁镇西川村木耳博物馆,队员们一边认真聆听关于柞水县木耳培育过程的讲解,一边深入了解柞水县如何依托当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貌、适宜的土壤和降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一步步将“小木耳”做成“大产业”,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准确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队员们还与村民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实践中,队员们亲眼见证了“小木耳、大产业”。通过与当地村民和驻村干部们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自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以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以及人们在生活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社会实践结束后的总结会上,队员讲到了柞水县下梁镇西川村的 一名老人:“老人谈到村子变迁的历史时,脸上一直挂着幸福的笑容。虽然老人的子女不在家,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老人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他向我们自豪地介绍着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木耳发展的历史,语气坚定而又自信。”
“给予老人自豪感与安全感的不仅仅是村子里巨大的变化,更是因为我们背后有强大的国家,有最好的制度,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会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19级硕士研究生刘欣说,“作为一名研究生,研究理论知识是我们日常的学习内容,能有一次深入接触到基层的机会是对我们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最好锻炼。”
在洛南县音乐小镇,队员们了解到,该小镇以音乐艺术为主题,打造特色品牌,承接多类大型音乐会表演,包括演唱会、音乐剧等活动,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队员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洛南县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给乡村带来巨大变化。
“村民们由衷地感谢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他们脸上的笑容真的让我们感同身受。目睹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感受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初心与使命,让我们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19级硕士研究生朱格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