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杨静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黄帝内经》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理念的转变,中医“治未病”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冬病夏治”就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实践。
在这个“冬病夏治”最佳时节——三伏天,如何有效地抓住养生调理的大好时机?听专家怎么说。
“去年夏天娃按疗程贴了‘三伏贴’,还是有效果的,秋冬季节孩子没那么容易咳嗽了,今年入伏后又带孩子来了。”7月24日,带着7岁儿子,赶到陕西省中医医院的王女士对中医理论中的“冬病夏治”赞不绝口。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典型运用。“冬病夏治”的运用不拘泥于中药穴位贴敷,中药汤剂、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拔罐等也是“冬病夏治”的治疗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在夏季阳气最旺盛时节对人体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发挥散寒通络以及益气温阳的效果,实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
“‘冬病夏治’理论是中医‘天人合一’和‘治未病’观点的具体运用。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马战平介绍,“冬病夏治”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操作方便,经济实惠,患者获益较多,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什么是“冬病”呢?如何实现“夏治”?马战平介绍,“冬病夏治”属于中医传统的特色疗法。“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或加重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的疾病,包括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变异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者,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季节特点十分明显的疾病。此外,冬季易发感冒者、平素怕风怕冷的虚寒体弱者,在夏天治疗也有较好效果。”马战平说。
事实上,“冬病夏治”融合了诸多学科的知识。通过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冬病夏治”的作用机制有许多,包括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抵抗力;协调神经系统,通过对人体相应穴位的刺激来提高大脑皮质层的兴奋性,进而调节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内分泌功能,起到防病目的;增强肺功能,对于部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增强患者的通气功能;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与释放,缓解炎症反应;调节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变应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