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苏芳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消除绝对贫困之后,相对贫困治理将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与绝对贫困不同,相对贫困治理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贫困维度广、致贫风险高,探索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陕南秦巴山区作为我国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限制开发区,是生态安全要地,同时也是我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区,绿色循环发展对于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脱贫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寄语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如何深入贯彻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循环发展推进陕南秦巴山区相对贫困治理,有如下建议:
根植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绿色发展机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明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为我国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导向。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构建,要强化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加快绿色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绿色循环发展责任落实、考评、监督惩戒机制,将绿色循环发展和生态建设成效纳入贫困治理考核内容。加快研究并制定以绿色循环发展推进相对贫困治理的政策措施,加强各部门的横向合作联动,引导社会各种资源积极参与绿色发展扶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和农户参与”的绿色发展减贫模式。完善绿色产业扶贫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和社会创新支持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开辟农村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解决生态型相对贫困问题。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继续推进产业脱贫。陕南秦巴山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天然生物资源。实现相对贫困治理,必须要依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茶叶、魔芋、核桃、板栗、食用菌、中药材、富硒食品等特色产业,培育更多的“小木耳、大产业”。在准入方面,应编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引进项目实行严格的准入标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加快研发与培育“绿色、高质、安全、高产”产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态化的农牧业示范中心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基于绿色产业发展,通过帮扶、就地务工、合作经营、自主经营、土地流转、按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开发农户就业渠道。
创新扶贫模式,拓展绿色产业平台。首先,围绕特色及绿色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的带动作用,利用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持周转金等途径,促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积极发展“产、供、销”一条龙订单农业,推广“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扶贫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的带动,让贫困户与市场有效衔接,稳步增收脱贫。其次,实施“电商+绿色产业”扶贫模式。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应大力推广“政府引领+平台扶持”的新农商模式,利用互联网、独立电商企业、第三方平台店家,培育电子商务综合应用平台,促进农产品“走出去”,提升产品价值和农户收入。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贫困治理和生态保护有效统一。陕南秦巴山区具有自然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相对贫困治理过程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抓好汉丹江等河湖综合治理,以秦岭为重点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守护好绿水青山。依托生态优势,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和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做强陕南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品牌,加快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发展,聚力打造大旅游、大健康、新材料“三大产业增长极”,并以此带动农家乐发展,吸引更多贫困人口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增加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努力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实现精准扶贫和生态保护双赢。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