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刘居星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7月6日,在清脆的《蓝田乡约》童声朗诵后,西安市蓝田县居民卜凯凯和聂焦焦的婚礼开始了。
之前,聂焦焦参加过很多场婚礼,对于许多婚闹陋习并不认同。想象中,自己的婚礼应该“庄重又不失浪漫,简约而不失仪式感”。这与西安市蓝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倡导的“蓝田新婚礼”不谋而合。
“蓝田新婚礼”新在何处?
蓝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设计,在婚礼中巧妙嵌入5个环节:
诵乡约。通过童声诵读或亲朋好友集体诵读《蓝田乡约》,让更多人了解乡约,把乡约的文化精髓植根广大群众心中。
颂党恩。双方父母讲述自己当年的结婚情形,通过今昔对比,让现场亲朋感受生活变化,进一步感受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深刻巨变。
立家训。组织书法家书写事主拟定的家训,制作成牌匾,在婚礼现场由父母送给新人,希望他们不忘家训、树立良好家风。
送文化。为新人送上党和政府的“文化大礼包”,以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现场演出,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伴手礼。在糖果袋、扇子、纸杯、毛巾、红包等物品的醒目位置,印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约有关的内容,免费提供给新人,用于答谢亲朋好友。
整场婚礼清新浪漫,让大家感受到了文明、温馨与感动,领略到了和、孝、敬等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要义。婚礼结束后,卜凯凯和聂焦焦与喜公公喜婆婆高兴地在“人和方可亲,家和万事兴”的家训牌匾前合影。很多乡亲说,这样的婚礼形式也是他们想要的。
去年3月试推行以来,全县已有62对新人预约了“新婚礼”。去年一年有12对新人以该形式完婚,“新婚礼”受众6000余人次,共为群众节约婚庆费用7万余元。
“新婚礼”广受大家欢迎,在有10年从业经验的司仪李卫斌看来并不意外:“‘新婚礼’摒弃了铺张浪费、恶搞婚闹等不良风气,巧妙设计了很多‘走心’环节,丰富了婚礼内涵,既能让新人高高兴兴办婚礼,又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李卫斌回忆,在今年5月18日主持的一场婚礼中,他用传统的结发礼代替了以往的交换戒指仪式。一对新人共同举起放有双方发丝的小盒之时,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结发夫妻”“白头偕老”的含义。现场所有人无不感动。通过婚礼现场的引导,能更好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向参加婚礼的外地朋友推介蓝田。
而蓝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于“新婚礼”还有更多考虑。蓝田县委文明办副主任乔世伟介绍,当前农村的普遍现状是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妇女是主要群体。一方面,农村人口对精神文化需求较高;另一方面,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导致理论政策宣传难开展、难组织、效果差。而红白喜事等有着特定农村社会仪式的生活场景最能聚集人气。“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农村婚嫁等农民群众聚集场合,是我们宣讲新思想的好机会,推进移风易俗的好载体。”乔世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