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6日
陈涛:让我们开启奇妙的科学之旅

本报记者 张梅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光的速度是无限的。从一点到另一点,根本不需要时间。”

“等等,等等,你说光速是无限的?我不同意。怎么可能有东西超越空间呢?”

……

这不是电影对白,也不是科学家的讨论,而是几位科技辅导员在进行“头脑风暴”。

5月13日,记者在陕西科技馆见到陈涛的时候,他和同事正在探讨科普实验剧的创作。陈涛是一名科技辅导员。从2006年进入陕西科技馆开始,他就一头钻进科普工作中。策划科普活动、研发科学小实验、编演科普剧,是他的日常工作。

陈涛是典型的干一行,爱一行。“一开始,我对科普工作没有太多了解,更谈不上有多大兴趣,只是觉得既然来到科技馆,就应该熟悉自己的工作。慢慢地,我不仅觉得它有趣,更觉得它有意义,我有责任把它干好!”他说。

几年前,跟随科普大篷车到山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的情形,陈涛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动情:“孩子们围着展品,小心翼翼又充满好奇。活动结束后,大大小小一群孩子追着我们的车跑了好久。那一刻,我为我的工作而自豪,也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更多更有趣的科普活动带给我的观众!”

陈涛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消化、理解庞杂的科学知识,并通过大家易于接受的方式,把这些深奥的知识展现出来。“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不断读书、学习、做笔记,一有好的想法赶快记录下来!”他给记者展示了手机备忘录和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边记录了各种知识要点和感悟。

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给了他很多灵感。陈涛在陕西科技馆创设了“科学分享会”,通过简单有趣的科学故事,让观众了解科学方法,感受科学精神;发起成立了科普剧创作小组,组员们定期探讨如何“让科学更有趣”;利用展厅环境设计的解谜游戏“文明的考验”,串联展厅资源和原创桌游开展的“极速探秘,终极挑战”等活动,受到观众青睐;设计的教育活动“时间信使——光之旅”以光学发展史融入探究教育,申报并入选了2019年科普场馆科学教育培育项目;研发的文创产品“彩光手电”,展品“渐变彩色影子”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今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陕西科技馆闭馆休整。在特殊的时期,如何保证科普不掉线,是全馆上下都在思考的问题。2月初,陈涛原创的系列科普作品《病毒的故事》在陕西科技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喜马拉雅平台同步上线。

让他没想到的是,《病毒的故事》上线后,受到多方关注,尤其在喜马拉雅平台的口碑一度涨到IT科技类排行榜前3位。“那段时间,我看书、查阅论文,白天写稿,晚上家人都睡了,自己在房间里一遍遍录音。虽然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但仍觉得干劲十足!”他说。《病毒的故事》更新完成后,陈涛又开始朗读相关科普读物,依然受到粉丝的欢迎。

“这个尝试,为我的科普工作打开了一扇窗。今后,我还会尝试用更多的手段和形式,向大家展示科学的趣味性。”陈涛满怀信心地说,“来吧,让我们开启奇妙的科学之旅!”

记者手记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需要更多人努力

张梅

陈涛是一位一线科普工作者。他的工作平凡而普通。

他接触最多的是青少年观众。一次科普活动、一场科普讲座,并不会让这些孩子一下子涨很多知识,亦不会给考试增加几分,但或许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如果悉心栽培,一旦条件成熟,这颗种子会发芽、生长,长成参天大树。

这看似普通的工作并不好干。新领域、新知识的学习,精准又尽量通俗地表达,形式既要多样还要充满趣味……一篇科普文章、一次科普活动、一场科普剧的背后都是科普工作者的担当与付出。

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强科普之翼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像陈涛这样充满热情的科普工作者,需要更多人努力。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