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18日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顾菁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陕西位处黄河中游要地,生态功能突出,要深刻理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内涵要义,准确把握“黄河治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科学论断,增强生态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切实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开创黄河流域陕西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扎实搞好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环境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整治观念,构筑生态安全防护体系。一要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重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黄河具有降水少、径流小、粗沙多、沙量大、控制能力差、调节规模小等特点,因此保障黄河长久安澜,重点在于完善水沙调控机制,提升黄河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一手抓坡耕地综合整治、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实施;另一手抓幼林抚育管护和植被保护与修复,提升黄土高原地区绿地面积,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草)成果,深化荒漠化防治和湿地保护进程。全面强化生态安全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源涵养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功能区的建设,提升白于山区生态脆弱区、渭北旱塬水土流失严重区、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等地区的生态系统循环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二要推进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统筹支流防洪问题。加大护岸控导工程实施力度,抓好渭河下游防洪减淤,加快堤防险工险段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南山支流防洪标准,增强渭河行洪冲沙能力。同时还要完善水文测报和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实现防汛指挥决策现代化,提升江河湖泊和水工程防洪调度水平,严格执行水库汛限水位,加强水情监测预报预警,有效应对处置险情。三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对水资源消耗进行刚性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与相关技术,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平台,推动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坚持实施“节水优先”战略,发展节水产业,建立高效输水、排水、节水工程体系,减轻水环境压力,真正管好用好黄河水。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强力保障铁腕治霾。按照“责任共担、信息共享、联防联治、群策群力”的原则,立足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要求,建立汾渭平原区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措施”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实现大气环境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和联合执法。对主要污染源实行达标排放跟踪监控,逐步减少并严格控制煤炭的消费比重,统筹布局煤改气、煤改电、地热能利用等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研究,对重点行业中的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加大对工业环保技改的贴息,通过各类技术手段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协同推进移动源、生活源、农业源的综合治理。健全汾渭平原区域各市联动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的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与重污染天气应对水平。

提升江河湖泊环境治理,强化水体保护。加强渭河、泾河、延河、无定河等综合治理,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以示范河湖建设为抓手,推进“百万亩湿地”建设,系统整治并修复湖泊、湿地、蓄滞洪区等生态功能的重要区域。以恢复“八水绕长安”为愿景,构建互联互通、多水源互济的水系连通格局。重点加快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重大跨流域调引水工程建设;推动汉江、丹江、延河、泾河、无定河综合水保治理等生态工程。探索建立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监管机制,维护河流自然形态和两岸周边自然风貌,建设渭河生态区框架。与此同时,深化水利改革,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等区域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水生态空间确权、河长制信息平台、水价改革、水资源税等改革试点,并立足服务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开展水保生态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重点技术攻关。

加强土壤管控修复,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防治,一要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理,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严控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土壤污染。对需要采取治理修复的安全利用类或者严格管控类耕地,开展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要严格监测和管控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风险。通过污染地块多部门联动监管,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强化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制度。三要抓好矿山开采环境的污染整治。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集中区域,严格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四要有效规范土壤修复市场。根据修复技术特点,制定出差异化的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利用大数据平台,阶段性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效果的综合评估试点。从污染防治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根据修复工程投入的规模大小,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用以提高土壤修复单位的积极性,促使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沿健康道路发展。

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陕西要实现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首先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生产的全过程,朝着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切实发力。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以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发展,以生态优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发展陕西的生态环保经济,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园和循环经济园区试点的建设,在沿黄河地区培育绿色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其次,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引导公民认识并形成科学、文明、理性的生活观念。大力推广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习惯,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陕西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陕西自身发展实际和优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大力展现陕西担当,谱写出美丽中国的陕西篇章。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