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17日
时论新语
以现代科技助力思政课改革创新

杨云霞 庄季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新时代,如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适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等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科技创新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逐渐突破传统信息产业的范畴,成为支撑和驱动各个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也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要充分认识现代科技是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创新的重要来源,是思政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打造“科技+思政课”是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而运用科技建设以开放整合共建为特征的思政课创新系统是普遍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的重要抓手。

二、现代科技为思政课提供了充足的思想性、理论性资源。科学技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是其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革命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促进了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恩格斯以19世纪70—80年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为基础,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无产阶级解放等方面深刻阐释了其科技思想,并逐步发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现代科技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加快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系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其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涉及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目标、道路、动力、关键等诸多方面,不仅为未来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也是在历代领导人科技创新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思政课提供了充足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资源。对于思政课来讲,担负着价值引领、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的重要任务。通过对上述理论的系统教学和学习,使得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培育适应信息时代的伦理价值观,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使大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道路,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认同,实现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理论指引,强化大学生创新理念,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大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形成大学生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为大学生献身科技、实现科技强国目标提供充足的思想和理论引领。

三、现代科技为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加强新技术与思政课堂的有效融合。很多高校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如西北工业大学在全国率先将5G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打破时空条件限制,充分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拓展。在进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宣讲时,与延安的现场红色课堂连接;在进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时,通过远程技术将优质课程资源送至扶贫支教第一线;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与榜样人物直接对话,打造虚实结合的思政教育生态。思政课亟待建设一批虚拟仿真课堂、建设好“5G+思政课”、建设一批思政公开课、建好云班课、实现思政课程资源的共享等,使思政课教学更科学化。

加强探究式学习和理论性学习相结合。在充分的课堂教学之外,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通过科技展览、科技实践、创新创业等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科技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创新创业中感知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人民需求、服务国家建设、服务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与担当,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教育和心灵洗礼。

加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思政课教材建设。一方面,加强思政课统编教材中科技创新板块的研究,不断完善统编教材中相关内容体系和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研究编制科技创新文化等课程教材指南,编写科技创新文化的专题教学指南,编写深度解读教材的示范案例,出版优秀讲义,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

要依托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建强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吸引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人物、科技创新人才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鼓励优秀工科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组建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讲师团,将科协科普宣传与实践同高校的思政课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好以科技创新文化为主题的“周末大讲堂”,推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使思政课真正担负起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使命。(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