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09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五周年特别报道——“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
让“压舱石”更稳更牢

本报记者 申东昕

进入春季,天气回暖,三秦大地生机勃勃,春耕正当其时。家住富平县王寮镇南董村的种粮大户冷景锋,正谋划着新的一年如何将粮食种得更好。2013年,他在富平县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承包了200亩土地,开始了自己的种粮生涯,到现在已有七年光景。

“这200亩地我都用来种小麦了。”冷景锋告诉记者,“农田规模上去后,进行统一管理,加上合作社的支持,平均每亩地的种植成本降低了,产出也有所提升。小麦亩产轻松突破千斤。”

一直以来,我省持续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特别是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不断涌现,以粮食为代表的各种农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2019年,我省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省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因地制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筑牢粮食安全之基。

张芝娟是凤翔县汇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专门给广大农户提供各类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张芝娟深知科技就是生产力,她说:“耕种、施肥、灌溉、防虫等工序的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粮食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和产量。”

在三秦大地上,还有许多像冷景锋和张芝娟这样的种粮大户、职业农民,他们通过各种市场化方式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种植大户等通过流转土地从事粮食生产;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激活土地资源要素,提高土地生产力。同时,注重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支持粮食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高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保证了全省粮食生产稳定。

清涧县折家坪镇清水湾村村民高随章说:“以前我都是用黄牛耕地,现在用机械耕种,国家补贴一部分,自己再出上一些钱就行了,省时省力,种子成活率也高。”

2019年秋收,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北冯村村民冯军洲,用收割机收完自家的7亩多玉米只花了40多分钟。同样的工作,人工需要花费四五天。去年的“三秋”生产全面展开后,我省投入了1.2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努力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一直是我省粮食生产的发展方向。《意见》中提到,优先保证纳入补贴范围的粮食烘干、水稻育秧机械,山地作业机具补贴,实行敞开补贴,提高装备水平。2019年,我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56%。

光靠粮食增产丰收还不足以保障粮食安全,还需要对粮食进行妥善保存。在中储粮西安直属库有限公司田家湾分公司粮库,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氮气气调储粮技术等绿色无污染科技储粮技术,让粮库里的粮食“常储常新”。粮库还采用全流程监控的“一卡通”系统,从粮食的购入、质检到市场流向,事事记录,样样留痕。

科技的力量,渗透到了粮食生产的每个环节。小麦新品种——丰德存麦5号,让蒲城县权民家庭农场亩均增收380元以上;机械碾压、化学控旺等田间管理措施让我省越冬小麦更加健康成长;延长的粮油生产线造就了西安爱菊粮油琳琅满目的产品,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2019年,我省粮食产量达到1230多万吨,粮食市场供应充裕、运行平稳。粮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