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中陕西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钟海波
朱鸿是知名的散文作家,其散文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他的《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部渗透着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历史文化新著。该著从不同角度叙述和还原了丝路与汉唐长安城的文化和历史,视野宏阔,内涵宏富,文笔优美,观点新颖。
《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详尽叙述了丝绸之路和汉唐长安城的历史以及丝路开通的历史原因。汉民族长期受到强邻匈奴的压迫欺凌,汉政权存在来自西北部的巨大生存压力。汉武帝时代,已经强大起来的汉帝国决定扫荡匈奴,雪洗耻辱,解除隐患。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汉武帝派了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同盟,他要把大汉的威德从长安城传扬到遥远的地方。
该著也叙述了丝路开通后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西域的物质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政治中心汉唐的首都长安,中国的产品从长安出发也大量输送到西域各国。在丝绸之路上发现的许多文物和文献,其上面的文字有汉文、吐火罗文、佉卢文、婆罗米文、吐蕃文、回鹘文等。丝路也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艺术的运河。
该著用自豪的笔调叙述了汉唐两代长安城的辉煌。经百年建设,汉长安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相当长时期内,它比罗马城大,比拜占庭城大,比巴格达城大。它是国际化大都市,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有来自西域的商人和东南亚各国的留学生。
丝路的开通,打开一条通道,它沟通中国与西方,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西域以及中亚、欧洲的经济文化的交流,这对于双方是互利共赢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地理空间和设计窗口。
朱鸿的著作是信史,言必有据,数据翔实。为写好《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书,朱鸿从三个方面入手准备。一是精读《史记》《汉书》至《旧唐书》《新唐书》以来近乎千年之间的史书,寻找中原王朝与西域的往来历史,发现通西域及丝绸之路开辟与捍卫之所记,集腋成裘,以作其书;二是凡外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关于丝绸之路的著作,广泛阅读,以弥补中国典籍之缺漏,以壮其书;三是二走丝绸之路,实地考察,以美其书。十年磨剑,锱铢累积,朱鸿才完成这一著作。它的真实性从以下几方面也足以说明。
关于沟通西域、汉长城、人物以及民族等问题的叙述均有翔实的数据。比如,对于丝路开通的经过,该著叙述道:张骞初赴西域在公元前138年,任务是与大月氏结盟,共同对抗匈奴。公元前119年,再赴西域任务是动员乌孙国东迁祁连山一带。第一次,他先入大宛,再入康居,到大月氏,又进大夏。后了解了别的十国,乌孙、扜罙、于阗、楼兰、车师、奄蔡、安息、条支、犁轩和身毒。关于汉长城,书中写道:汉长城是一个军事工程体系,属于中国乃至世界之最。其东起今之辽宁,西至今之新疆。从令居(今之甘肃永登)到盐泽(今之新疆罗布泊),这一段军事工程体系保护着汉与西域的使者往来,也保护着丝绸之路。此外,书中记载了许多与丝路历史有关的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有张骞、傅介子、郑吉、班超、甘英、裴矩、李靖、法显、玄奘等。对法显去印度求法的叙述最为详细。上面文字中引用的数据及人物、民族行迹都是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和认真推演而获得的。
《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文学性极强,这体现在优美的文辞和意象、华丽的修辞手段、整洁的句式和完美的结构等方面。
关于汉长安马文化的一段描写十分精彩:“汉武帝时,身毒赠连环羁,以玛瑙为勒,琉璃为鞍,除此之外,皆用白玉。其光辉灿烂,夜明昼亮。从此马盛饰,成了汉长安城的时尚。为美化马,凡白唇、紫金、铃摄,无不采而装马。马奔遂鸣,声若钟磬,流苏飘摇,扬若旗帜”。文中用半文言,四六句,语言古朴典雅,有书卷气息,充满诗意。语言表现上层层递进,徐徐展开,叙述很婉转、巧妙。
《郑吉:西域的首任都护》写道:郑吉以从军任侍郎,几度赴西域,也熟悉西域诸国的情况,为人强执,立有三功。一功:屯田渠黎。二功:破车师。三功:接受匈奴日逐王降汉。散文以此为线索层层展开,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在众多叙述丝绸之路的著作中,朱鸿的著作别具特色。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今天,《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的出版发行极具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