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23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5日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刘国中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宋红梅摄

陕西省省长 刘国中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省上下砥砺奋进的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长6%,财政收入增长2%,城镇登记失业率3.2%,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CPI涨幅2.9%。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实现企稳回升。一手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逆周期调节,建立工作、项目、责任“三个清单”,紧盯不放、逐一推动。出台工业稳增长促投资23条措施,对150户重点企业强化监测分析和稳产促销,精准实施错峰生产,对342户企业实行差异化减排管理,303个新增产能项目投产达效。对煤炭产业实施“增优促中限低”措施,新增优质产能1800万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

推动建筑业提质增效,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7%。出台稳投资10条措施,开展项目问题专项整治,开工重点项目4337个,机场城际、西安地铁1号线二期建成运行,西安火车站改扩建、19条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实施促消费26条措施,扎实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体育、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规模继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存贷比提高2.36个百分点。

(二)毫不动摇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国家科技奖获奖数量、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技术合同交易额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新增两院院士6名,实施重点产业创新链32个、关键技术创新点289个。持续加大“双创”力度,各类孵化载体达到145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1000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7个,13户企业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清理取缔“明盘”“炮采”3700多万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奕斯伟硅材料、华天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新舟700飞机全面试制,C919中机身数字化装配生产线首架机下线,百度云计算中心、华为中国区运营商总部项目落户,5G网络建设和规模化商用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7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科创板居中西部第一。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预计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境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2%和20.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大棚房”整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粮食产量1231万吨,新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设施农业面积增加29万亩,苹果新增和改造面积83万亩,奶山羊存栏增长20%,生猪存栏795万头,恢复到常年存栏数的93.1%,奶牛、肉牛、肉羊、禽类养殖稳步发展。

(三)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任务取得关键进展。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整改各项反馈问题,对标对表中央政策,梳理工作举措,完善措施办法,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资金投入增长39.3%,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全部完成,旧宅基地腾退率超过80%。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万个,57.88万贫困人口脱贫,29个贫困县即将摘帽。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2%,国省控断面I—III类水体上升3.9个百分点,治理矿山地质环境1万余亩,治理沙化土地105.39万亩,完成营造林806.4万亩,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持之以恒推进秦岭保护,违建别墅和“五乱”整治持续深化。加强经济社会风险防范,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政府违规举债得到遏制,不良贷款率稳定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日益增强。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网通办”取得积极进展,600项省级事项实现“掌上可办”,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21处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顶格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超过6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26万户,增长39.1%。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竞争类企业混改面达到60.4%,国企利润增长16.4%。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奖励资金、民营企业纾困基金,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33.9亿元,较年初增长22.6%,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244.87亿元,民间投资增长6%。“三个经济”发展提速,新增国际客货运航线26条,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144小时,开通国际第五航权客货运航线,西安咸阳机场货运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西咸空港、宝鸡两个综合保税区获批,保税航油业务正式启动,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2133列,增长70%。自贸试验区12项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功能覆盖率达到100%。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有效推进。着力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丝博会、农高会成果丰硕,精心组织参加进博会,进出口总额3515.6亿元,增长0.1%,实际引进内外资分别增长10.4%和12.9%。

(五)统筹优化发展布局,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稳步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积极进展,西部创新港建成投用,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揭牌,渭南、韩城入选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陕北资源转化、产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煤炭分质利用、煤油气综合利用等一批优质项目加快建设,榆林象道国际物流园区等项目建成投运,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获评国家5A级。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势头良好,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绿色有机食品、生态康养等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安康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于全省,汉中、商洛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省完成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投资163.72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9.4%。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政村实现光纤全覆盖。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新改造农村公路1.2万公里,新建农村卫生厕所80.1万座,农村垃圾治理扎实推进,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640个。

(六)尽心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福祉得到增进。出台有力措施稳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为1.08万劳动者追讨工资1.26亿元,农民工欠薪案件及金额大幅下降。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过80%,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标准化高中占比达到81.7%,8所职业学院进入国家重点建设计划,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稳步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加快建设健康陕西,持续深化综合医改,成立地方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治疗大骨节病等地方病患者6.44万人,发放高龄补贴25亿元、计生扶助金5.9亿元。持续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提标并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和8%。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实现整合,17种抗癌药平均报销比例达到60%。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建设,保障政策积极落实。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0.77万套,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投资14亿元支持500余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话剧《平凡的世界》《柳青》,小说《主角》等一批精品力作获国家大奖。“十四运”筹办工作进展顺利。汲取“1·12”煤矿事故教训,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五项攻坚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减少265起、98人,分别下降26.1%、14.4%。防汛抗旱、消防救援和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4.8%。信访形势全面向好,安保工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作出积极贡献,全省社会和谐稳定。

民族、宗教、外事、人防、地震、气象、测绘、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省政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刀刃向内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积极帮助市县解决各种难题。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制定修订政府规章4部,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796件建议、960件提案全部办结。落实政府过紧日子举措,省级“三公经费”压减20%。

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海内外各界人士长期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省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陕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支持陕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陕西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部分指标低于预期,稳增长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不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体量偏小,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发育不足,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营商环境仍需优化,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薄弱等等。对此,我们一定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尽管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但我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我省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形势没有改变。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只争朝夕,毫不懈怠,一步一个脚印把每项具体工作谋深、抓实、干好,就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追赶超越的新步伐。

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认真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有新气象新作为。

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4.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左右,CPI涨幅3.5%左右。

(一)持续发力稳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千方百计稳工业。扎实抓好能源工业,确保煤炭、原油、天然气稳产增产。加快延长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咸阳国能煤矸石发电、陕北至湖北输电工程及配套电源等项目建设,争取中科煤制油等重大示范转化项目落地。加快发展非能工业,支持企业扩产促销,推动吉利、比亚迪二期、法士特缓速器等项目投产达效。继续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实施动态监测、精准服务,新增规上企业70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聚焦重点促投资。完善稳投资制度,实施稳投资计划,调整优化土地、能耗等政策,强化要素保障,推行“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全年完成省级重点项目投资5000亿元以上。加快西安咸阳机场三期建设,支持榆林、宝鸡等支线机场改扩建,建成安康新机场。继续推进西安地铁和西延、延榆、西十、西康高铁建设,建成西银高铁。建成太白至凤县、清涧至子长、安康至岚皋、平利至镇坪等12条高速公路。加快引汉济渭、东庄水利枢纽、古贤水利枢纽、泾河综合治理、榆林“马镇引黄”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强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人防重点项目。

优化供给扩消费。优化供给结构和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加快便利加油站建设,促进汽车、家电等消费,推进城市步行街改造提升,扶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拓展全域旅游格局,推进旅游景区提质扩容,推出一批文化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抓好100个城乡商贸服务项目建设,发展更多品牌连锁便利网点和标准化农产品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限上企业培育工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

(二)竭尽全力攻坚克难,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尽锐出战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剩余18.3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强化扶贫治本措施,继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消费扶贫,扩大贫困人口就业,深入开展扶智扶志。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旧宅基地腾退、后续帮扶等工作。深化苏陕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认真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加强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帮扶,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完成关中地区剩余70余万户散煤治理任务,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深化工业炉窑、机动车尾气专项治理,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和固体废物整治。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切实提升网格化监管能力,深入开展“五乱”问题整治,依法推动矿业权和小水电有序退出。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压实各级政府责任,确保完成年度隐性债务化解任务,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杜绝无预算项目,严禁违规新增政府债务。防范化解扶贫领域小额信贷逾期风险,实现高风险农合机构“摘帽”。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推进问题突出网贷公司风险出清。加快建设监测预警平台,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金融活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1000户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龙钢改造升级、西凤酒扩能提质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支持铜川建材产业绿色化发展。培育20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动20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彻标准。巩固去产能成果,加快落后产能出清。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依托工业互联网拓展“智能+”,加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攻关力度,培育壮大高档数控机床、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轨道交通、输配电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聚焦钛、钼、铝、锌、镁、钒等优势领域,积极推进航天用钛合金型材、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材料等一批强基项目建设。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推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依托园区狠抓“强链、补链、扩链”,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建设西安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咸阳新型显示产业园、宝鸡新材料产业基地、渭南增材制造基地、汉中航空智慧新城,积极培育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推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商务咨询、商事法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推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促进信息、软件、物联网、供应链等行业加快发展,支持西安、渭南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文化创意、数字娱乐、电子竞技等新业态,支持一批领军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西安、宝鸡、延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推动休闲、体育、康养、广告等服务业提质扩容,积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强省属金融机构国有资本管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持续融资能力,力争新增10家上市公司。

切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立面向企业技术需求的项目形成机制,推进无人机、快速制造、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平台创新能力建设,实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卫星应用、种业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更多“硬科技”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继续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加大创新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支持西部创新港、中科院西安科学园、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空天动力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推动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新增2—3家省级创新中心,新认定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西安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力促“双创”全面升级,加快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进西咸新区、杨凌示范区等4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500个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实施百县千镇标准化创业中心创建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0%。

(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建设200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加强生猪生产,做好非洲猪瘟防控,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入实施“3+X”特色产业攻坚行动,突出抓好设施农业扩能、苹果产业提质及后整理、奶山羊奶牛引种扩群、肉牛肉羊和禽类扩大养殖规模,支持茶叶、红枣、核桃、食用菌、魔芋、中药材、花椒等产业发展。以各类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塑造知名品牌,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巩固安全饮水工程成果。因地制宜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田园风貌、地域文化和历史名村保护,分类实施厕所革命,统分结合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支持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政策,有序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加快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省市县乡联网运行。加强人才和科技支撑,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支持职业学校扩大农村招生,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抓好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培育提升。

(五)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编制我省实施方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谋划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取相关重大项目、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制定水资源利用计划,完善干支流防洪体系和水沙调控机制,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工程。贯彻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尽快出台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推动我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走深走实。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认真编制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及城镇开发边界。统筹推进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健全以主体功能区制度为基础的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完善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政策,出台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鼓励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落实支持杨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支持铜川转型发展。加强陕北高端能化基地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支持榆林科创新城和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延安加快建设“双创”平台。大力发展陕南绿色循环主导产业,支持汉中仙毫、安康富硒、商洛山地农产品等区域品牌开拓中高端市场,加强整体谋划与资源整合,推进陕南山水人文旅游做大做优。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全力抓好50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及产业集群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一县一策”支持各县打造1—2个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城镇规划管控,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分类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实施一批市政管网、停车场、冷链物流等补短板项目,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实施强镇带村工程,持续推进省级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加快实现由镇向城转变。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再下放一批省级权限。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全覆盖和联合抽查常态化。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加快实现“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分类推进国有企业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探索制度化普惠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规定和做法,更好发挥纾困基金和技术改造奖励资金作用,不断优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规范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和诚信履约机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各领域共同事权转移支付制度。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挥第五航权功能,支持西安、咸阳共建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榆林航空口岸开放和大宗能化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空铁、公铁、海铁联运试点示范,完善无水港、飞地港布局,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贸结合。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及成果复制,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分拨中心、跨境电商国际合作中心、加工贸易转移承接中心。精心办好丝博会、农高会等展会,积极用好进博会等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及产业链,加大定向招商和务实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抓好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地区“走出去”项目和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建设“海外仓”和陕西商品展示中心。

(七)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多措并举稳就业保增收。建立出台所有政策、举措都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制度,全面加强就业促进服务。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体系,加大技能培训和援企稳岗力度,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结合补齐民生短板拓展公益性岗位,支持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等弹性就业供给,精准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条例,坚决治理欠薪顽疾。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力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省级标准化高中建设,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推进高校“四个一流”建设,办好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思政、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积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下转7版)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