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关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30日
徐占伯:
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

徐占伯(右一)与团队成员进行技术探讨。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霍强

“今年以来,我们的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落地应用工作推进顺利,9月至10月,一批实用化示范项目将在西安、咸阳、榆林等地建成投产。”5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占伯说。

徐占伯介绍,氢能与传统多能源供需系统的有机结合可形成一种氢赋能的新结构零碳智慧能源系统:利用风、光等可再生新能源,通过电解水、光催化等方式生产绿氢,将这些氢能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与热能。

“我们完成了智慧能源系统智能设计和运行中的优化调整,不仅实现了零碳供能,还大幅降低了供能成本,解决了绿色能源利用成本高、系统整体能效差、用能需求调控难等技术难题。”徐占伯说。

2022年8月,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建成投用,供能面积12万平方米,徐占伯担任执行负责人。

该项目利用榆林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通过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清洁电力供应;富余的电能通过电解槽将水中的氢提取并存储起来,加上榆林氢能供应链生产的氢,经过化学反应,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热能通过热泵可转化为冷能,配合储热(冷)水设施,为建筑供应日常用电、夏季制冷和冬季取暖。

“示范项目设计寿命内的当量供能成本约为0.36元/千瓦时,而传统的电网供电、市政供热当量供能成本在0.57元/千瓦时以上。”徐占伯说。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徐占伯团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整管控平台,充分利用转换过程中的所有能源提高整体能效。经过一个完整供冷、供热季的磨合,项目运行越来越稳定、高效。2023年冬天,榆林最低气温达零下28摄氏度。由于项目进行了算法优化,运行成本反而降低了25.3%。

在徐占伯看来,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的“优异表现”离不开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晓宏的言传身教。“管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要把自己的理想和命运同国家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徐占伯说,“我们团队始终坚持科研不是为了单纯发论文,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

徐占伯介绍,今年落地的项目均在工业园区,比建在生活园区的榆林科创新城项目对供能稳定性要求更高,堪称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的2.0版本。“我们将聚焦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推广和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国家‘双碳’战略落地见效。”徐占伯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