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专刊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5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新”图强 以“质”取胜
——陕西省建设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助力高质量发展综述

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大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终端用氢装备)成立。

开展质量专家“问诊强企”活动。

第八届丝博会“标准+认证”赋能陕西精品推介活动。

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紧盯国家战略,聚焦关键重点,全面部署质量提升工作。

陕西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组建“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具体要求。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作为质量强省建设牵头单位,加快先进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实施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赋能企业、产业、区域质量竞争力提升。

质量赋能,统一规划、细化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

2024年,以实施“1025”示范工程为工作主线,明确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县培育主体;开展陕西省质量强企、强链、强县三年行动,实现部门合作;创立质量工作“13742”统筹协调机制,强化部门衔接;出台66项质量强企、强链、强县相关政策文件,形成了从优化扶持政策到搭建创新平台,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到与龙头企业、高校与地方深度合作,从强链产业集群到培育优势品牌,一系列以质量强省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组合拳,凝聚成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新”“质”融合 增强产业链韧性

创新激活力,加快技术创新力转化质量竞争力。省市场监管局推进QI(质量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在全省布局质量技术创新平台,打造示范样板、增强产业韧性,助力从传统产业到新兴高端制造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携手上下游挺进国际大市场。

截至目前,陕西省市场监管局主导建设输配电装备等12个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6个国家级和省级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评价实验室,建成光学计量、石油装备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输变电设备、终端用氢装备等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半导体照明、羊乳等2个国家质检中心。

打造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陕西氢能产业提升的示范基地。由省市场监管局、省国资委、咸阳市政府和西安交大共同建设“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以下简称“创新园”),总投资超过3亿元;省市场监管局指导,由西安交大牵头,联合省特检院、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终端用氢装备)”已落户创新园;陕西省计量院、省标准化院、省特检院、省能源所等质量领域技术研究机构集体入驻创新园。以“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政府部门参与、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的模式牢牢夯实陕西氢能产业发展的质量根基。

高压输变电装备,世界领跑。以建在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4个国家级检测中心、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推动输配电设备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光伏组件,全球领军。隆基绿能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链主企业,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建设中的国家光伏产业质量标准创新实验室,这些质量技术创新机构协同产业链联合创新,使我国在单晶硅片制备技术领域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钛及钛合金产业规模,全球首位。以国家钛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辐射,代表我国制定的首个钛领域国际标准ISO23515《钛及钛合金命名系统》发布实施。目前共主导制定国际标准4项,参与修订国际标准2项,建立完善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新材料分析检测服务及其他配套服务。

航天发动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具有航天特色的检验检测体系,覆盖计量、理化、无损等30余个专业领域的质量技术能力,加快实现互联互通自主可控,推进中国国家重大工程圆满成功。

石油管材,连续攻克“卡脖子”难题。以建在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国家石油管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MA)等4个中心、实验室或计量站为支撑,形成“管柱设计、材料开发、管材制造、检测评价、标准化及使用安全”全链条创新技术体系,石油管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安康富硒产业,依托设在安康的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等“国字号”科研平台和现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陕西省富硒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安康高新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

羊乳产业,以建在富平的国家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辐射,覆盖当地7家现代化龙头企业全产业链,陕西羊乳以过硬的质量、最高的产量赢得“世界羊乳看中国、中国羊乳看陕西”的美誉。

与此同时,陕西省市场监管局锚定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问题和质量改进项目研究,组建28个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联手解决质量共性技术难题。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托国家级、省级质量技术创新平台,加快质量要素集成,服务主导产业发展。延安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链建立2个院士工作站,与国内23个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榆林镁及镁合金产业链依托陕西省煤盐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计量业务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市级财政投入500万元引导镁企业对共性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攻关。

质量变革 凸显企业竞争力

顺应时代挑战,推动质量管理变革。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鼓励695家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196家企业导入《领军企业培育导则》,激励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变革,让数据成为产业质量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要素。

截至目前,1家企业获评首批国家质量领军企业,14家企业或组织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39家企业或组织荣获陕西质量奖。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入选“全国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隆基绿能入选“全国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陕汽、法士特、陕鼓动力3家企业入围评选。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两年开展“陕西质量变革创新十大典型案例”评选,20家企业入围。

变革中求突破。在装备制造业,中航西飞的“面向全产业链高效协同的大飞机123”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了“六统一”异地协同制造体系,保障了大飞机高质量均衡交付。

在新材料行业,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树质量管理模式,强化创新体系,填补了我国在高端铜基合金新材料领域12项空白,成为全球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领军企业。

在能源行业,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的基于“133310”工作思路创建的“11233”质量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实现了对整个矿山园区运营的全数据可视、全应用融合、全场景协同和全流程决策管理,成为全国范围内单井生产能力最高的矿井之一。

在医疗服务业,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及颌面缺损修复综合医疗团队的“全流程规范、全周期追溯、全维度创新、全行业辐射”为核心的“四全”质量管理模式的推广,在国际上首创了口颌面严重缺损的仿真修复与功能重建技术。

夯实基础 提升区域软实力

聚合质量元素,夯实产业发展质量基础,焕发产业提质增效新活力,增强区域软实力。

宝鸡眉县,中国猕猴桃之乡。建成全国首个地理标志产品检测中心、省级果蔬质检中心,与眉县猕猴桃院士科研基地,形成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猕猴桃品牌评价行业第一。

榆林神木市,国家级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主导制定1项《煤基活性炭和兰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和4项《兰炭生产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推动能源化工产业持续做强,神木入围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

延安洛川县,世界苹果之乡。制定并发布《洛川苹果标准综合体》,标准引领,洛川苹果成为当地最大规模、最长链条、最好效益的产业,果农眼中的“大财富”。

商洛镇安县,中国板栗之乡。建成有机产业基地15个,获得有机认证企业10家、认证证书17张,有机产品总产值1.4亿元,平均溢价率达50%。“有机认证助推生态产品增值溢价”案例入选全国“有机产品认证区域化建设强企强链强县”优良案例。

要素集成 搭建服务“质”平台

“线上、线下”共发力,拓宽服务平台、稳固发展根基。

建设数字化“秦质享”平台,整合全省2255家检验检测机构和计量机构检定校准能力信息、33万条标准题录、42条产业链政策标准,提供“产品检验”“计量校准”“认证提升”“标准制定”“质量知识”五大领域信息查询服务,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获取质量服务信息;分布三秦大地的10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线下站点,实现全省重点园区全覆盖,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面对面”“一对一”服务实效。

据统计,2024年,陕西省市场监管系统服务经营主体达1.16万家次,质量助企投入帮扶经费3852.9万元,发动94家链主企业、13302家链员企业及114家科研院所参与,解决技术难题1885个,节约成本4596.88万元。

人才培养 加强管理强队伍

培育、聚合质量人才,形成推动质量提升的人才动能。

强化质量人才梯次培训,2024年邀请专家对遴选的5家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面对面辅导,阶段性开展质量培训157次,培训企业2527家次,累计培养首席“质量官”3000余人。

组建高水平质量专家智库,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5支,形成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县70人专家服务团队,依托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数字计量等10个省级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组建由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行业龙头企业,科研事业单位的高科技人员等组成的各领域专家智库。

品牌培育 助力经济加速跑

创新树品牌、质量铸品牌、政策扶品牌。我省发布《“陕西精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在农业、工业、服务业领域,构建“4+1”品牌培育体系,打造高质量陕西品牌生态群,18家陕企跻身“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培育97家相关产业链链主企业,推动形成19个质量品牌集群;62家企业获得区域质量品牌,培育8个有机产品认证先行区,统筹15个工业区、1380个农业园区,申请使用“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商标企业198家。

活动纷呈 营造共建好氛围

政府搭台,形成声势。全省各地开展“质量月”宣传,“卓越质量三秦行”,举办第八届丝博会“标准+认证”赋能陕西精品推介活动,开设“陕西品牌专区”,配合“5·10中国品牌日”陕西系列主题展举办“三秦品牌发展大会”,千余场次活动,凸显了陕西质量强省巨大合力。

企业主导,履行责任。开展“QC”小组评比、“岗位质量要求培训”、岗位能力评估,“常态化质量分析”“质量信得过班组评比”彰显陕西企业以质取胜的信念和行动。

宣传造势,打造多元化宣传矩阵,省政府新闻办举办“质量支撑、标准引领”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质量强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中国质量报》《中国消费者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入质量一线,采写45篇报道深挖质量故事;官微官网开辟系列专题,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展示省级各部门、各地政府推进质量强省工作内容,详细解读质量管理模式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的举措,“陕西品牌专区”现场网络直播宣传陕西精品,借助多层次宣传平台,书写了陕西质量强省的奋斗画卷。

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建设质量强省,升腾起美好的期待,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向“新”前行、向“质”发力。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强结构、强动力、强基础、强治理,以蛇行千里的劲头,推进质量与创新深度融合,奋力书写质量强省的崭新篇章。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供稿/图)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