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喜迎二十大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5日
文化篇
百花竞放绘锦绣

2022年全新升级的《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依托西安城墙,以全新的视角、行进式的互动体验演出,展示大唐盛世的礼仪文化,演绎丝路盛景(资料照片)。本报记者 戴吉坤摄

九月十四日,游客在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了解秦腔文化。本报记者 杜玮摄

©摄图网

陕西有

各类不可移动文物

49058处

可移动文物

770余万件

各类革命纪念馆

51座

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0605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

“文学陕军”共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0多个

“陕西戏剧”共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20个

电视剧制作跻身全国六强

电影制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1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1665家,营业收入1209.8亿元

陕西有

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1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个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

8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A级旅游景区523家

5A级旅游景区12家

五星级酒店17家

陕西十年来累计接待游客

超40亿人次

本报记者 柏桦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三秦大地生根开花、赓续发展、传承升华。

■ 文脉传承焕光彩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陕西考古人筚路蓝缕,扎根田野,实证追溯,探寻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历经整整十年的筹备、建设,4月28日,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试行开放。这座集考古科研、文物保护、教育展示、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博物馆,在为公众揭示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同时,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广博厚重。

7月30日,耸立在秦岭脚下、雄伟恢宏的西安国家版本馆开馆,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华版本资源集聚中心、西部区域中心和地方特色版本中心。收藏于此的209万册版本资源、160TB数字资源,在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汲取历史智慧的高度自觉中,描绘着中华文明延绵赓续的历史画卷。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在陕西,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在522家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中,收藏有可移动文物770余万件。

为了保护好、管理好这些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加强研究利用,提高展示传播水平,陕西摸清守好文物“家底”,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创新文物保护模式,让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国宝”焕发出新光彩。

陕西实施50余项大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完成997处石窟寺专项调查,18处55个大遗址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四五”专项规划;11项考古成果入选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8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陕西共建有各类革命纪念馆51座,共有70余处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对外免费开放;积极实施“互联网+文物教育”“互联网+革命文物”等项目,文物资源信息正在实现开放共享。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近年来,随着代表性文物持续“走出去”,陕西对外交往的新窗口被打开,陕西文物成为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交流互鉴的“金色名片”。

■ 厚植沃土百花妍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陕西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革命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学、影视、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电影《周恩来回延安》《音乐家》《柳青》,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视剧《白鹿原》《黄土高天》《装台》,以历史真实为线索的话剧《共产党宣言》《麻醉师》,反映时代主旋律的歌曲《丝路放歌》《一路走来》等,陕西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提炼主题,从时代脉搏中感悟艺术脉动,一部部吸引人、感染人的优秀文艺作品热忱描绘着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

作为陕西的文化名片,“文学陕军”至今已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0多个;异军突起的“西部影视”,自2015年至今为陕西捧回130多项国内外大奖;不断推陈出新的“陕西戏剧”,共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20个;新人辈出的陕西曲艺,自2014年至今连续5届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共摘得11朵“牡丹”;实力不凡的陕西群众文艺创作,自2016年以来连续三次获得群星奖……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十年来,陕西创建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12家非遗就业工坊,出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等文件,让古老非遗绽放全新光彩;编制印发《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标识;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0605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更好地满足了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制作《十二时辰长安秀》《丝路春晚》《送你一个长安·一梦千年》等一批新型文化节目,“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传统文化面貌一新。

三秦大地上,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文化长卷徐徐展开……

■ 砥砺奋进再出发

轻语浅笑的不倒翁小姐姐、别具韵味的俏唐妞、随处可见的各类演出,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作为陕西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作为全国首个唐风市井文化生活体验街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将影视剧IP全场景还原,以沉浸式体验和文化消费场景为核心,让文化可触摸、可参与、可互动、可消费,成为西安古都特色与传统文化热潮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融合带来创新,融合促进发展。十年来,陕西顺利完成《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出台《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创作推出70余个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旅游演艺项目;创建1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个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8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立项3个国家文旅科技创新项目,形成多个对外文化交流品牌。

十年探索,十年发展。陕西文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串串耀眼的数字,更有文化理念的更新、文化产业的拓展和文化自信的提升。站在新的起点,陕西将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奋力书写三秦大地气象万千的华彩篇章。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