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5日
努力奔跑 追逐希望

七月十八日,我省特奥运动员在省体育场训练体能。本报记者 李羽佳摄

本报记者 李羽佳 实习生 李心怡

每逢周一和周四,位于陕西省体育场的SWE体智能训练馆,都会迎来一些特奥运动员到此为参加下一届特奥会训练体能。这些运动员中有的曾在全国特奥会中取得过奖牌。

这些运动员年纪最小的16岁,最大的29岁,他们在一起开展基础体能训练、特奥专项训练和调整恢复训练,也会相互鼓励、交流战术、切磋技术。

一年半前,参加体能训练的特奥运动员只有4个人。去年陕西举办全国特奥会之后,省内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智力残疾人家庭意识到,智力残疾人的成长也离不开运动、艺术、社交等,他们也有能力在这些领域表现得很出色。这时,SWE体智能训练馆负责人王艳敏主动提出,免费给热爱运动的智力残疾人提供训练场地。王艳敏说:“每周陪伴特奥运动员训练,感到最明显的就是他们社交能力的提升。看着他们积极主动与人沟通,有困难也会主动尝试着克服,我从心底感到欣慰,也觉得自己奉献的这份爱心很有意义。”现在,参加体能训练的13个人还组建了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体能队。

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杨琪说:“体育不仅让特奥运动员强健体魄,还让他们释放了能量、收获了朋友和快乐,有了从身体到性格的改变。这是单纯的家庭陪伴无法给予的。”

追逐“更快”“更高”“更强”本该是所有人人生的一部分,但“障碍”之下,困难重重。可喜的是,全省残疾人事业的参与者、关注者一直在探寻如何破局。2019年全国助残日前夕,西安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组织全市600名智力残疾人,在29家爱心企业工作人员、9个大学生服务团队志愿者的陪伴下开展快闪和健步走活动;2021年5月20日,西安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的唐宝艺术团参加了西安市残联主办的残疾人文艺汇演,并在演出中获得器乐类节目二等奖;每年国际唐氏综合征日、全国特奥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节点,都有智力残疾人展示自我、融入社会的舞台。

在西安,有一家智力残疾人服务机构开设的就业实训基地“心青年”水站,日常在岗的4名送水员都是智力残疾人。他们的年龄都在二三十岁,打扫卫生、整理水桶、给附近居民送水上门是他们的工作,自食其力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也是他们正在做的事。

杨琪说:“水站是辅助就业的一个有益尝试。我们还鼓励和动员智力残疾人从事手工编织,让智力残疾人尽可能多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学到赖以生存的本领,燃起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190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3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