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3日
今天的文学应如何书写新农村
——《国家战略:延安脱贫的真正秘密》的启示

韩春萍

作家邢小俊的报告文学《国家战略:延安脱贫的真正秘密》(以下简称《国家战略》)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与好评。综观近年来书写脱贫攻坚题材的大量报告文学作品,作家以文学书写时代大潮,体现了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及时性。《国家战略》将宏大叙事和个人叙事两套话语体系融为一体,让人耳目一新,既能看到时代全貌,又能看到个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力量,成功写出了“人的时代”和“时代中的人”。

《国家战略》以翔实的数据、丰富的故事,全景式地书写了延安的当代发展史。全书既有史诗般的恢宏气势,又有感人至深的小人物的奋发图强。邢小俊敏锐地意识到延安脱贫的经验对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邢小俊多次深入采访群众,多方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抓住值得书写之人与值得书写之事,在宏大叙事中始终保持对细节和个体力量的感知。回乡青年柯小海用20年时间带领索洛湾脱贫,柯小海的奋斗故事既是一首劳动者之歌,又是新型农民的成长之旅。邢小俊用简洁、传神的语言塑造了柯小海这个生动的艺术形象,让人过目难忘。

不同于大部分“50后”“60后”作家的城乡二元书写,邢小俊的农村书写常采用中间视角,他笔下的城与乡各美其美,但又各有各的不足。在这种中间视角的双向对话中,邢小俊一直关注和思索的问题是人应如何诗意地栖居,如何在城与乡之间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既实现富足的生活,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早期的散文集《泼烦》《居山活法》便是聚焦于此。城里人进山,山里人进城。曾几何时,乡村成为城里人的审美对象,但也成为农民想要离开的地方。以城乡之间的中间视角观之,人们之所以奔赴远方,是寄托于理想生活空间能够解决自己的焦虑。但乡村落后的就业、医疗、教育条件等,致使大量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因此邢小俊所书写的脱贫案例不仅是对延安脱贫攻坚的成果总结,更是重要的经验启示,是面向未来的写作。

《国家战略》围绕延安革命老区展开。全书既从不同视角展现延安变革的全貌,又串联起小人物的大事件,叙事视角能够在集体与个体、宏大与精微中自由切换,进而形成气韵贯通、朴实感人的美学风格。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于和谐中实现永续发展,这是邢小俊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他书写的脱贫故事,不仅仅包含着在物质上摆脱贫困,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城与乡之间的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的成长与诗意栖居。总之,其核心理念在于思考人和乡村的未来出路。

邢小俊善于整合不同的话语方式。在《居山活法》中,依稀可见他的新视野。这种新视野和乡土文学的文脉、生态文学的视野与精神生活的诉求,一起汇聚在《国家战略》中。邢小俊透过延安的巨大变化,发现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保持生态平衡,还看到了新型合作社和电商的巨大影响力。总之,邢小俊书写新农村时突出了“新”,又于新旧交替中挖掘出了贯穿其中的延安精神和文化人格。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中,农村的转型尤为剧烈,这不仅包括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进城,而且包括乡土中国农耕文化的巨大转型。对于这一历史巨变,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乡土文学到今天的乡土题材写作,文学从来没有缺席。孙少平、刘高兴式的农民都是当代文学塑造的典型农民形象,书写的都是农民进城,背后都是农村与城市两种文化的碰撞。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农村的新变化,文学中的新农村书写出现了新的局面。具有农村生活经历的“50后”“60后”作家普遍进城生活了三四十年,“70后”“80后”“90后”作家大多成长于城镇与都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随着进城农民返乡创业,加之日益发达的网络新媒体打破了时空界限,将城乡联系起来,农民和新农村经验有了更加多样化的展示平台。

今天,人们对于农村的了解,已经从传统的体验型感知转向整体性的思维型认知。在这种整体性思维的观照之下,今天应如何讲述新的农村经验,成为文学的重要课题。这不仅要求我们探索新的叙事方式和话语方式,更需要新型的文化观念。

新型乡土文化大概是城乡文化的交汇,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是科技与农业、生态文化的融合,它指向人类的永续发展。在这种新的复合型文化土壤中培育起来的新一代农民形象,则有可能成为代表时代趋势的典型艺术形象,但这既需要现实的孕育,也需要作家的广阔视野与艺术敏感。

相比较而言,以小说为中心的传统乡土文学需要和现实拉开一段距离,非虚构写作和报告文学则始终是在现场的。今天的乡土叙事要取得突破,就需要报告文学“打头阵”。如果能把富有意趣的民间话语和个人话语更好地整合进新农村书写中,如果能对新农村做更多文化层面上的开掘,相信今后的乡土叙事不仅会有立足现场与前沿的报告价值,还可能为乡土叙事这一文学体裁带来更大的突破。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190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3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