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政治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2日
莫把风俗当腐败借口

本报记者 王佳伟

【典型案例】

宝鸡市磻溪镇杨家店小学校长张明录超标准操办婚宴问题。2019年9月,张明录在未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备的情况下为儿子操办婚宴,婚宴当天共摆宴席56桌。张明录还存在其他违纪问题。2020年9月,张明录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该案例被宝鸡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

【案例点评】

本案属于超标准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案件。婚丧喜庆事宜,除了婚礼、丧礼外,还包括父母、配偶、子女过生日,子女上大学,乔迁新居等各种召集亲朋好友共同庆祝的事宜。超标准操办,会超过当地一般群众举办类似事宜的规模或者消费标准,在群众中或者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损害党员干部形象,比如本案中张明录超标准操办婚宴的问题。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一条,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借机敛财或者有其他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行为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置办酒席、宴请宾朋,是人之常情,但一些党员干部却不顾影响,违规操办,讲排场、比阔气,甚至借此机会敛财,收受各种名义的礼金、红包、贵重礼品等。这些行为既有损党员干部的形象,又助长了奢靡浪费之风,引发干部群众不满,被形象地称为“风俗腐败”。随着正风肃纪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此类现象明显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风俗腐败”依然久居被查处的“四风”问题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受讲排场、摆阔气等陈规陋习影响,加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铺张浪费的风气有所抬头;另一方面,更是一些党员干部的自身问题,在虚荣心作祟下,想借机“光宗耀祖”,显摆身份价值,最后慢慢演变成互相攀比。这种大肆操办的风气由来已久,监督查处但凡放松,就会造成一些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别人能做,自己也能做,查处也不一定会落在自己头上,于是在思想上麻木,在行动上不克制,反而大操大办。

“风俗腐败”的危害不容小觑,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带坏了社会风气,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败坏了党风、影响了政风、带坏了民风,还滋生了腐败,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此外,人情往来是中国传统风俗,但以此比阔斗富,收敛钱财,就背离了传统风俗,扭曲了正常人际关系,也给干部群众在经济和精神上带来压力,加重负担。

因此,必须有效遏制和治理大操大办之风,严格禁止铺张浪费、奢侈攀比的风气,弘扬和倡导良好的社会风俗;树立正确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风尚;不断完善制度规定,使该类事宜操办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对违规操办的行为严肃处理。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190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3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