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2日
农田里的丰收答卷

6月7日,在渭南经开区辛市街道东四村 ,群众收完小麦后,抓住土壤墒情播种玉米。 本报记者 肖晓良摄

本报记者 马腾

“看看今年这小麦长势多喜人,籽粒饱满。今年的丰收稳了!”6月8日早上,在泾阳县中张镇焦家村王喜锁家庭农场内,种植户刘小利细数着高标准示范田里的小麦颗粒乐得合不拢嘴。

中午,热浪滚滚,火辣的阳光照耀着金黄的麦田,也照进了刘小利和老伴王新宁“忐忑不安”的心里。此时的王新宁一声不吭地将眼睛眯成“一条缝”注视着远方的收割机。收割完成后,他精心照料的小麦将在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的见证下迎来产量实测。

肯定是丰收了,但今年的小麦平均亩产到底能不能创新高?这个问题最近一直萦绕在王新宁的心里。

经过实地测量,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宣布:平均亩产761.02公斤。该小麦高标准示范田刷新了咸阳市去年755.3公斤高产纪录,再创亩产新高。

听到测产结果后,省农技站副站长杨宏军说:“真是超出我们的预料。在去年秋季遭遇60年不遇强秋霖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产量,真不容易。”

看到今年的小麦产量创下新纪录,王新宁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他的辛劳付出与汗水在此刻终于得到了回报。

当记者问及小麦高产的“秘诀”时,王新宁说:“春节过后,气候比较干旱,病虫害少。我种小麦从管理土壤开始,先深耕,再运用科学配方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小麦播种后要进行一遍‘震压’,提前防治病虫害,灌浆期水肥及时跟上,小麦千粒重提高了。”

过去,麦子收成好不好,主要靠老天爷。小麦平均亩产不超过350公斤,一年两茬产粮超不过700公斤。如今,记者在泾阳县核心示范田区域内看到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连,涝能排、旱能浇的高标准农田。两茬下来,每亩收一吨半粮不成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吨半田”。

泾阳县曾经的旱塬地已经变成高产田。2020年,中张镇和桥底镇以每亩320元的标准,建成250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土地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特别是灌溉设施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解决了农机到田间‘最后一米’问题,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和劳动生产率。”泾阳县农业技术中心主任郭龙说。

灌溉设施的引入“升级”了广袤的农田,也浸润着村民的心田。站在地头,一排排节水灌溉喷头映入眼帘。“这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让我们农民节省成本还增收。”王新宁说。

王新宁种的小麦,现在平均亩产750公斤。产量提高,品质也在提升。他种的优质专用小麦,由合作社上门收购,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元。

近年来,陕西省扎实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关中灌区耕地资源周年高效利用,大力推广良种良技良法,不断在控水控肥控药、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选育优良品种上下功夫,在示范区集中开展统一供种、统一绿色防控、统一技术服务,推动了小麦优质高产,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190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3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