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杨光 通讯员 靳丽楠
近日,位于铜川市印台区雷家沟的铜川市绿色铸造产业园内,首家入驻企业——陕西龙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车间里,一排排设备马力全开,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L”形厂房内,锻炉里火焰熊熊。
雷家沟内的铜川铝厂是我省首家铝厂,于1971年建成投产,当地群众把雷家沟称为铝厂沟。如今,废弃长达10余年的老厂区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铝厂沟内再次响起隆隆的电机声。
“要抓紧生产,争取把今年的订单按期完成。”陕西龙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斌说,“目前公司已投资2000多万元,计划今年生产2000吨精密不锈钢铸件。”
在铝厂沟内,记者见到了52岁的老工人刘华明。“我是1987年通过招考进厂的。铝厂在当年是铜川最大、效益最好的企业。鼎盛时期,全厂拥有近3000名职工,学校、医院、商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进入21世纪,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历改革、改制阵痛,铜川铝厂于2001年资产重组。2012年7月,随着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这个曾经拥有近3000名职工的大厂全面关停。
资料显示,铜川铝厂老厂区主要由前厂区、后厂区、五号信箱旧址、碳素厂、卸料站5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123亩,其中工业用地729亩。对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印台区来说,处置这么大一摊子闲置资产是个挑战。现有工业遗产该如何利用?
去年以来,印台区依托铝厂沟内的原铜川铝厂,积极争取并置换了16.94万吨铸造产能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规划建设了我省唯一的绿色铸造产业园,聚力培育铸造环保产业链。
“按照‘绿色、智能、共享’发展思路,园区先期对原铜川铝厂前、后厂区进行改造提升。其中前厂区占地135亩,改造厂房1.5万余平方米,围绕前厂区面积区间10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小厂房,重点引进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不锈钢精密铸造、低压铸造和精密机加工等高附加值项目……”园区工作人员贾劭冲说。
据了解,后厂区占地475亩,改造厂房4.5万余平方米,围绕后厂区面积区间5000平方米至1.2万平方米大厂房,重点引进汽车、轨道交通、电力装备、高端装备等自动流水线作业大中型铸锻生产加工项目。
铸造环保产业链,只是印台区众多产业链中的一条。近年来,印台区聚焦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项目、招引项目,培育了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先进陶瓷等产业链。去年11月,印台区重构产业“链长制”,将原有的产业链重组成“5+3”产业链,“5”即以铸造环保、坩土骨料、果业加工、饲料生猪、文化旅游为主的主要产业链,“3”即以数字经济、航天科技新兴产业和生物医药、金融服务为主的重点产业链,围绕固链补链强链,“一盘棋”协同发力。同时,印台区先后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考核奖励办法等,推进项目集合、企业集聚、产业集群。
今年,印台区“5+3”产业链开始新一轮冲刺。印台区2022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印台区万头生猪育肥场项目正式投产运营……“目前,前厂区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落地企业可享受厂房3年免租,以及税收、人才奖励等各类优惠政策。除了目前已落地的2家企业,还有数家企业已和园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铜川市绿色铸造产业园招商部门负责人王旭说,“园区从铸造行业共性需求出发,规划了科创研发、废砂再生、制芯、模型加工4大产业配套中心,为铸造企业提供延伸服务。未来3年到5年内,园区计划招引8家到10家核心万吨级铸造企业、20家以上中小型及相关配套企业,达到年产40万吨铸件、10万吨锻件规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预计可带动周边万余名群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