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吕扬
孤独症患者被称为“星星的孩子”。4月8日,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教研室,佘同学在家人的陪同下向导师和同学们告别。这名“星星的孩子”完成了3年硕士研究生学业,顺利毕业了。
“能够按期毕业,对孩子、对老师都不容易。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母亲,将心比心,我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他能拥有正常的人生,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佘同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谢文贤说。
1997年,2岁多的小佘还不会说话,有一天,家人带他去医院检查,但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小佘被确诊为孤独症,并需要终生陪护。
巨大打击下,稍稍让小佘父母宽慰的是,儿子除了语言沟通及社交能力较低、不能准确理解社会规则外,学习能力接近于健康的孩子。
为了能让孩子正常随班就读,除了带小佘接受康复治疗外,全家人不断学习干预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通过游戏引导学习,对小佘进行系统化干预训练。为了提高小佘的逻辑思维能力,家人每天都会给他讲一个寓言故事,这个习惯坚持了20多年。
无微不至的照顾、长期艰苦的训练,佘同学的父母将被判为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沟通、需要终生陪护的儿子,培养成会弹钢琴、能够画画,并能够较为独立学习、生活的人。
在学习过程中,佘同学在数学方面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他的爷爷奶奶都是数学老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从小就很喜欢学数学,解题的正确率还挺高。”佘同学的母亲孟亚玲语气中充满自豪。
2015年,佘同学在江苏昆山参加高考,考入齐鲁理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8年12月,他参加了研究生全国统考,其中专业课数学分析考了148分,是当年应用数学专业专业课成绩的第一名。
2019年3月,佘同学到西北工业大学参加研究生复试,面试期间,老师们就感受到了他的与众不同。是否录取佘同学,学院也有过犹豫。“每个人都有追求发展的权利,作为高校老师,更应多些包容关爱,尽可能地让他有更好的人生。”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聂玉峰当时说。
随后,学院领导及导师谢文贤详细了解了佘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和佘同学父母专门商量了佘同学入学后的学习、生活等事宜。谢文贤甚至自学了部分心理学、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以便及时准确地对佘同学进行指导。
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因为语言及社交沟通存在一定困难,佘同学时常会出现各种状况。但同学们的包容与帮助,让他不再孤独离群。
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莹、辅导员陈亚萍反复协调,为佘同学调整宿舍,只要有机会便与他一起聊天、吃饭,同专业学生党员干部还成立了工作小组,轮流和佘同学沟通。
学习期间,老师们发现佘同学比较擅长理论学习,如随机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高等随机过程论等科目他都考到了95分以上,分析学更是得了满分。谢文贤马上调整思路,整理出相关领域的科研论文,安排佘同学翻译文献、分析文中研究方法、整理读书笔记,为之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佘同学不能很好地筛选和梳理语言信息,谢文贤就将指导内容形成文字稿,详细标注开展相关工作的步骤,还在自己的办公桌旁专设一个座位,方便随时指导佘同学。
最难的还是撰写论文环节。“必须提前规划好提纲和各章节标题,让他尽可能围绕主旨凝练观点、组织语言,每个章节,我们都讨论修改了不下十遍。”谢文贤说,“有时候我觉得太难了,但每当看到这个孩子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就觉得投入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