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9日
陈忠实与稼穑

朱鸿

陈忠实竟于文学工作,身份为作家,是一位脑力劳动者。不过,陈忠实本为农家子弟,从小就系于稼穑。他躬耕田野,计有30余年,从肤色到皱纹,从肌肉到骨骼,显然都留下了体力劳动之痕。

天下的体力劳动多种多样,而陈忠实则以打粮食为务,主要从事生产劳动。

所谓在田野躬耕30余年,是基于陈忠实的经历。

1950年,他8岁,始读小学;1955年,13岁,始读初中;1960年,18岁,始读高中;至1962年,20岁,高中毕业,在校生涯遂结束。夏收和秋收的时候,农村学校通常会放假,以便于学生参加集体劳动,或跟着家长参加劳动。依此惯例,陈忠实也是要参加生产劳动的。

后来他娶妻生子,因妻子的户籍在农村,3个子女的户籍也都在农村。妻子主内,子女尚小,陈忠实种地便责无旁贷。

直到1982年,陈忠实被调入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根据政策,家属的户籍可以由农村迁往城镇,其妻及子女的户籍才由蒋西村转到了西安市。不过他当时非常忙,将此事办妥已经到了1983年。至此,陈忠实不再躬耕于田野了,因为农村既没有他的地,也没有他家属的地了。

无论他是否喜欢体力劳动,他必须在地里干活、流汗。

小麦过冬,应该施肥。牛圈和茅坑的肥很壮,陈忠实用锨铲起,装满筐子,放到独轮车上,推至灞河滩的地里,再用锨扬开,以覆盖小麦。天寒路硬,哈气成霜。他一车又一车地推,累得汗流浃背。

小麦熟了,怕刮狂风、下白雨而受损,遂要迅速收割。陈忠实挥舞镰刀,刈倒小麦,再挽绳捆之,装上独轮车,拉到场里。他戴着草帽,仰脖喝水,然而红太阳、大太阳,强光直射,烤得他脸上发热、胳膊发烫。

小麦脱粒,要用碾子滚压。陈忠实便自己推碾子,或结伴推碾子,因为碾子太重,一个人推着确乎吃力。起风了,他赶紧用木锨扬麦子,以去其壳。小麦晒干了,他再收到板柜里。

小麦从收割到进屋,环环相扣,两三天内完不成,甚至五六天也完成不了。陈忠实晚上睡在场里看小麦,星月之下,与农民兄弟敞胸尽言。谁也想不到,这些场里的故事,会积于陈忠实的内心,化为他的小说。

地里没有小麦了,就要立即种玉米。陈忠实先挖几个碗口大的坑,再把玉米种子撒进去,接着填平,又一个一个踩实。苗破土了,绿叶如矛,争光争露。玉米苗生得不齐,遂要拔除弱的、歪的,给壮的留下空间,使壮的得到营养。几个月过去了,玉米黄了。陈忠实遂抡镢头从根部挖断玉米秆,掰下玉米棒,放到筐里,用独轮车运到院子。摘玉米棒不累,妻及子女也会搭把手。

还要剥玉米。晚上,灯光下,陈忠实用锥子在玉米棒上划三道,再交给子女,让他们剥。怕孩子们瞌睡,陈忠实便给他们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讲皇帝的新装……用关中方言讲出来的故事颇为有趣,也有助于剥玉米。

挖断了玉米秆,趁墒合适,陈忠实遂提锨翻地,准备种新的小麦。他挽起袖子和裤腿,鼓劲踏锨,使之深扎黄壤,尽量翻上生土,翻下熟土。翻毕地,他便以镢头碎土,等地平整、均匀,就播小麦。翻土三遍,以保证小麦萌芽长叶,乃至越冬,抽穗,丰登在望。

陈忠实早就接受过劳动教育,且终生受其影响。在他10岁左右,他家有10余亩地,其中一半是坡地。坡地贫瘠,长出的小麦穗又短又细,如苍蝇头,往往会从镰刀下失落。这得用铁耙子搂,否则小麦穗就丢了。父亲在前面收割,陈忠实跟在父亲后面搂。固然是拢了一些小麦穗,不过日照若炙,五体无不又累又痛。坡地似乎很广,怎么也搂不完,陈忠实熬煎得欲哭。晚上吃饭,有母亲刚蒸的白面馍。他拿起白面馍,咬了一口。父亲问:“白面馍香不?”他说:“香。”父亲又问:“爱吃不爱吃?”他说:“爱吃。”父亲遂说:“明年搂小麦穗,再甭噘嘴吊脸的了。干活苦,你招架不住那阵,想一想吃白面馍,就会有劲儿了。”

父亲的劳动教育,显然使陈忠实懂得了一个道理:劳动在先,享受在后。陈忠实也知道了,只要幸福可以盼望,艰辛也不算什么。

生产劳动不仅馈赠了陈忠实以粮食,也馈赠了他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知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特别有益于陈忠实的思考和写作。

躬耕田野,也培养了他对土地的感情。大约是2007年,有一天晚上,我和他聊天,怀恋起故乡的黄壤。我说:“陈老师,有时候我真想把光脚塞进翻过的土里,让心凉一凉。”他蓦地睁大了眼睛,直视着我说:“把光脚放在干净的土里,心立即就会平静下来。”聊到此处,他沉默了,我也跟着沉默了。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未能请教陈忠实:当他在灞河滩收割小麦的时候,是否在内心的广袤之中埋下文学的种子,以笔耕耘,期待它如滚滚麦浪,闪过金色的光芒,叩问文学的高天厚土。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190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3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