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杨晓梅
距离除夕还有10天,一场期盼已久的雪来了。飘落的雪花为西安渐次有序恢复生产生活增添了几分雀跃。
1月21日7时40分,散发出暖黄色光的路灯逐渐熄灭,沉寂多日的二环路上,车辆逐渐多起来,红色的尾灯不时亮起。从东二环出发经北二环到西安北站,一路上,走走停停的公交车、迎着风雪骑行的外卖小哥和戴着口罩的行人,都让人对西安正在有序按下“重启键”的感受更加真切、强烈。
雪花纷纷扬扬,落在西安北站二楼落客平台进站口处的张俊英身上。每隔几分钟,她就要跺跺脚,再用冻得通红的手拍打拍打肩膀。当日7时,她和丈夫乘坐务工人员接送专车到达西安北站。丈夫去排队购买回汉中老家的车票,留下她照看行李:2个蛇皮袋和6个塑料桶。塑料桶是她在工地上捡的,已经清洗干净准备拿回家储物。
在西安务工的3年里,张俊英和丈夫在许多工地上工作过,见过西安在不同时间段展现出的面貌,比如华灯初上时的、夜深人静时的,又比如黎明破晓时的。但疫情期间这样安静的西安他们是第一次见到。
原本她已经做好了就地过年的准备。“我们多等等没什么,都是为了以后恢复正常生活,能理解。”张俊英说。随着西安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逐渐进入收尾阶段,多地摸排工地用工情况,为务工人员办理离市证明,送他们返乡。张俊英和丈夫决定动身回老家。
采访中,脸颊通红的张俊英眼角始终带笑。在她身后的落客区,许多学生以及像张俊英一样的务工人员从出租车、私家车和大巴车上下来,拖着行李,走向进站口。张俊英注视着排队和学校老师挥手告别的大学生,她希望女儿明年也能考上西安的大学。
“打开一码通、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离市证明。”进站口防疫工作人员逐个检查进站旅客。“转身,走,下一位。”安检处工作人员马瑜给仪器喷洒酒精后,对每一位进站旅客进行安检。连轴转的24个小时里,她和同事一起守着旅客进站的第二道关口。
不断增多的人流,让西安北站这座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站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候车区人流如潮,餐饮店前队伍井然有序;有人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有人和同伴谈笑嬉闹……浓烈的烟火气息里,一张张笑脸不时映入眼帘。马瑜深切感受到,原来那些经常被抱怨、看似平淡的日子,在经历艰难困苦后,却是最让人想念的。
铁路是城市的血脉,带动着西安复苏。1月12日,开行首趟点对点学生专列,送1126名学子回家;1月17日西安站发送旅客8.5万人次;1月21日,陕西迎来今年春运以来客流最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7万人次,比前一日增加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