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赵晔华
“今天早上大家7点40分到社区,先给每个院子分票。”“康宁里需要支援。”“我收拾一下直接过去。”“饭来了,大家快回来吃饭。”在一个名为“战疫二十四卫士”的微信群里,这些是每天最常见的对话。这些反复出现的文字,是西安市新城区中山门街道东新社区服务队每日的抗疫写实。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山门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党建引领抗疫工作,积极组织一切力量,打响抗击疫情阻击战。
一个又一个党员、群众站了出来。“战疫二十四卫士”便是东新社区党委组建的一支抗疫志愿服务队。2021年12月23日,是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的第一天,队员们刚来就投入战斗——分发“居民采购卡”。黄绿色的志愿者马甲吸引了居民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申请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
东新社区辖区共有居民2607户,扫楼通知做核酸检测是志愿者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核酸检测的时间有时在早晨,许多人还没有起床。志愿者们集思广益,手持大喇叭,分组进入各个小区,逐楼层通知,在一轮核酸检测基本结束后,再通过二次行动查漏补缺。
东新街小区较为老旧,基础设施不完善。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信息登记工作,志愿者两人一单元,走楼梯逐户敲门,需要几个小时不停歇才能将十二栋楼所有居民的信息记录在册。分发蔬菜更是个体力活,连续两天,志愿者们一直工作到了凌晨两点,一箱箱、一袋袋蔬菜被准确送达目的地。
志愿者李超,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超哥”。由于疫情影响,他无法与在西安市经开区上学的女儿见面。成为志愿者后,无论是在核酸检测点位维持秩序、搬运物资,还是发菜、为大家领饭,他总是不辞辛苦。
2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里还有一对姐妹、一对兄弟、一对父子。在困难面前,一家人并肩作战是一种别样的温情。“大凤”“二龙”“东哥”“小宇宙”……亲昵的称呼在队友间传开。
为大家下厨做饭的马丽娜,为大家“改善伙食”的徐杨,捐赠防护服的余波妮,给次密接人员送菜的大学生禹梦臻……一个个小家在这里会聚成了一个亲密无间、温暖友爱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