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刘居星
这些天,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党工委委员柴娜总是在两个街道间奔波。“杜曲街道没有出现疫情,不需要每天做核酸,我们就来任务较重的郭杜街道支援。”柴娜说,自去年年底以来,她已经和本街道工作人员先后协助郭杜街道两个小区和一个城中村完成核酸检测任务。
1月10日凌晨,柴娜又接到通知,要去郭杜街道学林雅苑小区执行任务。她立即协调干部、医护人员、物资,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是3时多了。休息了1个多小时,4时30分,柴娜和同事们准时起床。“最近大家都住单位宿舍,每天统一行动,像在军队一样。”柴娜说。
5时左右,大家一起出发,半个多小时后到达目的地,穿好防护服、做好准备,6时正式开始“敲门行动”。事实上,在入户采集核酸的过程中,柴娜还不停接到杜曲街道群众的来电,回答各种咨询、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柴娜回家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上次回家还是去年年底。那次,当她早上要出门时,4岁的二儿子早就“把守”在门口,还藏了她的鞋子,以为这样就能阻止妈妈离开。“妈妈必须要去,你知道的。”柴娜简单和儿子沟通了几句,顾不得他有没有听懂,便匆匆离去。身后传来儿子大哭的声音。
“现在,西安正在努力筑牢疫情防控的‘城墙’,我愿意做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柴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