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西安鼓乐源于唐,起于宋,兴于元、明,盛于清,是吹奏乐与锣鼓乐有机结合的大型民间乐种;依附于民间庙会和民俗活动,有“行乐”“坐乐”两种演奏形式,在庙会中常见的合唱形式称为“念词”;至今使用唐、宋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分为僧、道、俗3个流派。西安鼓乐现存手抄曲谱150多卷,曲目3000多首,已整理出1100多首。曲目类型有20余类,乐曲曲式结构宏大,单曲演奏都在20分钟以上,套曲长达2小时。其特有的复杂曲体和丰富的特性乐汇、旋法及乐器配置形式,成为破解中国古代音乐艺术谜团的珍贵佐证。
2006年,西安鼓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西安鼓乐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陕西现有民间传统鼓乐社6家:都城隍庙鼓乐社、何家营鼓乐社、南集贤东村鼓乐社、南集贤西村鼓乐社、东仓鼓乐社、大吉昌鼓乐社;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安鼓乐代表性传承人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