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王三合
1月10日,尽管天气寒冷,在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办槐李疫情防控检查点,驻点干部凌亚伟和同事们丝毫不敢懈怠,认真对进入辖区的车辆、人员一一进行信息登记。
临近春节,返乡人员逐渐多了起来,凌亚伟直言这段时间防疫压力确实很大:“作为临潼区与渭南市交界的三个主要交通通道之一,我们既要严守防疫大门,又要方便返乡人员回家,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
连日来,凌亚伟组织村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通过登记、比对、甄别,建立了详细的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安排符合规定的返乡人员尽快回家,对不符合规定的人,耐心讲解政策,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
不仅仅是当好“守门员”,凌亚伟还肩负着“包村干部”的角色。
“我包的村里将近三分之一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老人不会使用健康码,得用身份证,信息员不够,我就得上。”2021年12月18日,临潼区开展核酸检测,为了加快持身份证登记检测的速度,凌亚伟也身穿全套防护服,做起了核酸采样的“信息员”。
核酸检测过程中,凌亚伟考虑到老人长时间站立等待太累,便和志愿者们搬来了50多个凳子,间隔一米多放一个,既方便老人休息,又能确保大家有序排队,不扎堆、不聚集。
“这件事情被我同事拍了照片发在朋友圈里,收获了大家很多个赞。”凌亚伟笑着说。
筛查工作理顺了,样本转运又出现运力不足的问题。刚完成信息登记任务,凌亚伟又当起了“转运员”……
凌亚伟还和白家村村组干部、志愿者们一起紧盯特殊人群、重点人员需求,成立了17人的“白家村爱心志愿团队”,并由8辆爱心车辆组成“爱心服务车队”,随时给特殊人群提供紧急就医购药、生活物资配送等服务。
“最近别说我,大家都是一肩挑着好几份工作。尤其到了核酸检测时,基层包村干部都是连轴转。咱基层干部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凌亚伟笑着说,“这个特殊时期,共产党员就得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