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郭妍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保障、政策保障和队伍保障,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让“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三秦学子中生根开花。
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
“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意志品质、锤炼知识本领,以青春之骨勇担重任,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2021年12月2日,在全省高校“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大学生宣讲比赛总决赛现场,陕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西安理工大学学生苑琳铿锵有力地说出自己的誓言。
陕西省委、省政府把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先后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全省教育大会、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对高校思政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省委常委会每年听取高校思政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学校思政课建设。
省委、省政府领导坚持联系高校制度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2016年12月以来到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12次。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坚持把思政工作情况纳入高校目标责任考核、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高校主体责任不断夯实。
《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意见》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着力构建思政工作十大育人体系。《陕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着力推动全省高校思政工作改进和加强。《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办法》加强阵地建设,着力擦亮“在马言马、在马信马”的鲜明底色。
一份份制度文件相继出台,使得思政工作推动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立德树人 为国育才
陕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以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为抓手,扎实开展“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建成全国和省级重点马院17所,设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项目等162项,打造省级精品课963堂、省级示范课384堂。
“人人有示范、堂堂有精品、门门有金课、课课有名师”的思政课堂建设新局面正在形成,学校办好、马院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新格局加速构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逐年升高。
“青年学生要从百年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在攀登知识高峰上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脚踏实地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2021年7月8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为全省高校讲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引发干部师生共鸣。
陕西建立委厅、高校、院系三级领导听思政课制度和高校领导讲思政课制度。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在新生开学、毕业典礼和重大时间节点,纷纷走上讲台,累计推出“网红”思政课2.1万余节。
陕西组织高校党委书记、专家学者、大学生宣讲团等深入高校宣讲累计2830余场次,举办形势与政策高端报告会20余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师生。高校师生对主要政治观点和发展理论的赞同度连年上升。
在思政工作中,陕西高校通过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坚持用“三个文化”浸润师生心灵,用好网络思政大课堂,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全省设立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成立陕西高校青年爱国奋斗宣讲联盟,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用西迁精神激励一代代学子扎根西部、服务社会。2021年,陕西高校74.13%的毕业生留在西部,立志为西部发展贡献力量。
全省积极开展“学好百年党史,滋养校园文明”活动,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滋养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强网络育人主阵地,统筹推进“陕西高校思政网”“陕西大学生在线”“易班网”建设,形成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合力,8个公众号入选中宣部首批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每年组织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让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
打造铸魂育人的主力军
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是开展思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陕西新建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平台,督促高校“一校一策”加快落实教师配备,全力打造铸魂育人的主力军。
2018年创立的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累计选出教学标兵、能手384人,激活了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陕西在高校试行“直通车”制度,“标兵”等重大荣誉获得者可直接晋升副高职称;出台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指导文件,推动岗位津贴全覆盖,思政课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荣誉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陕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全省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核定新增42所省属高校辅导员专项事业编制1784个,立项建设省级辅导员工作室52个,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省级优秀辅导员评选表彰活动,着力打造一支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打造学生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