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0日
坚持胸怀天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方立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十个方面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宝贵历史经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基础上,对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的总结,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世界变化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刻体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处理自身发展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要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胸怀天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世界变化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基本准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就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坚持胸怀天下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同世界变化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坚持胸怀天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刻体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儒家经典《礼记·礼运》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著名论断,为人们刻画和描绘了理想而崇高的政治目标、远大而美好的社会愿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念是包含所有人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具有“世界”的内容和“人类”的价值,超越了民族、种族、国家等界限,期望能够化天下为一家、四海为兄弟,而使整个天下成为一个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念,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格局来认识、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时局之变、发展之变,不断探索治国之道、治天下之道,以敢领天下先的胸襟,带领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书写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新篇章。“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提供处理当代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与相互借鉴贡献了中国智慧。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人类命运终将如何,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历史性贡献。从顺利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到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世界舞台开始认真倾听“中国声音”,再到引领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大力参与全球性治理事务,不断扩大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以持之以恒的切实行动坚决捍卫人类公平正义,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面对日趋复杂、严峻且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和人类生存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要避免冲突和灾难,中国有责任为构建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决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正表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远见卓识、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的生动体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旨在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行动方案。这一方案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的理论和世界变化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产生的。马克思多次使用并论证“共同体”这个概念。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共同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关于人类共同体的概念包含了重视个人主体、国家主体、民族主体、人类主体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着眼于中华民族和中国发展,从全人类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为人类寻求共存之道和发展之道,为重塑世界秩序、建构更为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决议》指出,“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用好“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宝贵经验,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190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3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