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04日
乡土人才“闹红”礼泉特色产业

本报讯 (通讯员 赵宁果)晶莹的红提葡萄,火红的御石榴,给金秋的礼泉染上了丰收的红色。

红提葡萄走俏全国,御石榴还挂在枝头就被大量订购。礼泉县骏马镇安寇村葡萄种植户寇思进感激地说:“多亏了专家工作站,多亏了身边的乡村人才,我家的葡萄产量才能这么高、销路才能这么好!”

为了促进乡土人才由“分散”向“抱团”转变,礼泉县不断优化乡土人才资源配置,以“总站+分站”模式推进产业专家工作站建设,总站负责管理协调、技术攻关、示范推广,分站负责项目对接、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环节。目前,礼泉县已在农业、电商领域建成23家专家工作站,仅农业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常驻高级职称专家66名,吸纳乡土人才1000多人。

11月2日,在骏马镇的沃野青青农民课堂,乡土人才李磊正在和当地群众就石榴进行互动交流。“合作社的销路广,但社员的产量不一定跟得上。大家可以搭上合作社的‘便车’,把自家的果子卖得更快些。”李磊的话,得到很多群众的认可。他接着说:“我也要给我们拓本合作社打个广告,希望大家都加入进来。我们有专人负责测土施肥、田间管理、市场营销,能让大家的石榴产量更高、售价更好,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农村群众“下单点餐”,乡土人才“掌勺上菜”,政府部门强力组织,礼泉县依托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集群、袁家村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基层党建活动阵地等,积极开展流动课堂、农民夜校、田间科技直通车等活动,乡土人才培训已在全县镇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受益群众超过12万人。

乡土人才队伍的扩大,不仅加快了礼泉县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步伐,还撬动了多方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在骏马镇郑力行、烟霞镇高增刚、史德镇贺成龙等大批乡土人才的带领下,礼泉县依托各镇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小农场、农业公司等组织,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打造出御杏、御石榴、阳光玫瑰等一批响当当的果业金字招牌,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190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3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