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延安
病床上,他没有了头发,穿着一身有些宽大的病号服。见到故人前来,他满脸笑容,嘴里却无法说出一个清楚的字。
今年53岁的杨向东,出生于岚皋县南宫山镇天池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教33年来,他始终把教学放在首位,以优异的成绩和清廉的作风赢得广大师生、家长的认可。然而,由于长期操劳,今年2月,杨向东突发脑出血住院,目前虽已脱离生命危险,但肢体、语言等功能都尚在恢复中。
一心只想教好书
杨向东出生于1968年。他深感农村缺少文化的窘迫,从小立志好好读书,长大了当一名老师,造福桑梓。
1988年,杨向东如愿从安康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老家的洋溪小学教书,接手了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第一次测验,杨向东就蒙了,几乎一半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及格,一些学生连拼音都不会,错字满篇,更别说作文了。
怎么办?杨向东将班里成绩80分以上的10多名学生组成了“尖刀班”,“一对一”帮扶不及格的同学,并自掏腰包设立优胜奖、进步奖。吃透教材、思考教法。杨向东把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项工程来研究思考,从一字一音开始进行订正,从一句话、一段话开始教孩子写作文。
周末,他走遍班里每一个同学的家庭,给成绩差的学生补课,每次还尽可能给学生带点糖果或学习用具。
就在学生快毕业的前两个月,数学老师因病请假,杨向东又临危受命。语文课、数学课“一肩挑”,他好比上了发条的陀螺,几乎不分昼夜地转着。
跟杨向东共事多年的退休老师储德刚记忆犹新的是,杨向东几乎每个周末都要上半天到一天班,用来备课、批改作业、家访,早、中、晚自习他也都是提前10分钟进教室。“三个早工顶个满工。”杨向东总是这样回答别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洋溪小学毕业班语文、数学成绩位居全县乡中心小学第一名,语、数两科平均成绩都比杨向东刚接手时高出近20分。
自此,杨向东找到了归属感、成就感和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之后,他不断完善教学、更新知识,持之以恒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始终位于全县前列。
学校就是他的家
2001年,杨向东被任命为洋溪小学校长。
洋溪小学原总务主任周泽凡至今还记得,学校当时有师生食堂,要用柴火。杨向东没当校长以前,学校都是从附近买劈好的柴,价钱贵,不经烧。杨向东上任后,就租了一块薪炭林,带领老师去砍。周末,杨向东第一个到,先砍。放学了他又去砍,最后一个回来,扛的柴比谁都多。
2003年,杨向东按照县教育局文件要求,到西安参加乡村小学校长培训,来去食宿、车费接近1000元。按照文件,费用是可以报销的,但杨向东没报销。直到周泽凡提醒,他才说:“学校现在很困难,普九的债刚刚还完,我这是带薪学习,就不报了。”
可当学校受难时,杨向东却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2010年7月18日,连续的强降雨致使岚皋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水泥石流自然灾害。蔺河镇芳流小学被洪水冲毁。时任蔺河小学校长、代管芳流小学的杨向东接到消息后彻夜难眠,第二天一大早,就带领同事前往受灾现场。
去往芳流小学的道路已经被冲毁,许多地方连路基都冲没了,只剩下光溜溜的山崖,有路的地方,也到处都是泥石流,树木石块夹杂其中。山上还在滚石,河水还在咆哮,杨向东顾不了那么多,一脚踩进深泥浆里,一路跋涉、攀岩。两个多小时过去,才终于赶到受灾现场,他自己也成了泥人。
查验了灾情后,杨向东立即召集芳流小学所有教师和附近的村组干部开会商议,一是赴受灾较重的学生家进行慰问走访,一是立即着手解决秋季开学学生在哪儿上学的问题。
方案下来,大多数家长同意一年级至三年级通过租用安全民房就地上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全部转至蔺河小学上学。然而,仍有一部分家长不理解。怎么办?眼看就要开学,重新建学校是来不及的,况且经过选址也没一处合适的,但又不能让学生辍学!杨向东就带领老师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一趟不行,他就跑两趟,最多的家庭,他起早赶晚跑过15趟。
20天过去了,杨向东没有回过一次家……等他再回到蔺河小学,人黑瘦了一圈。这年秋季,在各级政府、学校、村组干部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下,没一个孩子辍学。
“党员就应该有党员的样子”
不认识杨向东的人都以为,杨向东教书快半辈子了,又当了多年的校长,应该有“油水”、有存款,可是了解杨向东的人都知道,杨向东是个“干大哥”。这些年,他把为数不多的工资几乎全用来孝顺父母、帮助困难学生、送女儿上学。而家里这摊事,全靠妻子罗正萍撑着。
清正廉洁,是跟杨向东共事过的老师对杨向东最大的感受之一。采访中,杨向东的同事给笔者提供了这样一个细节:生活中的杨向东非常大方,别人家有困难他会去帮助,然而自己嫁女、父亲去世,他却坚决不收礼。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我是党员,要讲规矩。”
“党员就应该有党员的样子。党员的样子就是奉献在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杨向东常这样说。
在利益面前,杨向东也是“党员的样子”。
在许多老师心里,评职称校长“最占优势”,如果高级职称只有一个,那非校长莫属。
然而,从杨向东开始,他就把这种默认“规则”打破了。他规定,凡是不带主课的学校领导不能晋升职称,让所带学科成绩优异的老师先评职称。就这样,本来从2010年就符合晋升副高职称、年年带主课的杨向东,硬是因为名额受限,礼让给了其他老师,直到2018年只有他一人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他这才晋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