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宋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挥好革命文物资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激发广大师生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奋进新征程的力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革命文物资源在教育中“活”起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加速融合,带来了传播格局的巨大变化。我们要运用新技术使教育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红色基因的“存储器”。要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组织开展革命文物云上展,把具有独特和重要影响的革命文物搬上云端,运用5G、VR、云视频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宣传,让人们感受有“温度”的革命文物。高校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符合大学生需求和特点的革命文物资源展示形式,与企业共享资源、共建平台,建设“云上革命文物”学习教育空间,拓宽革命文物线上教育传播渠道,使师生心灵得以滋养、境界得以提升。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革命文物资源在教育中“亮”起来。在信息接收多元化的今天,从“文字为主”到“读图时代”再到“视频快餐”,人们越来越喜欢以最短时间、最便利方式获取最有效信息。大学生的生活深受网络文化、新科技产品影响,喜好看动漫、网络阅读、刷弹幕等。针对这些新变化、新特点,学校要做好革命文物资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情分析、合理引导。
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努力让革命文物绽放新时代光彩。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着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汇聚着我们党的红色血脉。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革命文物资源的历史、价值说透彻。要用好红色资源,借助新技术手段展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借助互动方式展示历史场景等,突出革命文物资源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增强生动性、互动性、体验性,使红色文化不断焕发出新时代光芒。
三、运用信息技术,让革命文物资源在教育中“新”起来。新时代的大学课堂在向信息化的方向改进,慕课、微课等“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和技术日趋成熟。以校园内课外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和以网络空间为主的第三课堂,对思政教育的实效正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好“互联网+”技术手段,采取更丰富、更多元的教学形式,培养更多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坚持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推动革命文物资源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高校要建设基于革命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教室,为学生提供情景体验式学习环境,使教学更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活泼,优化思政课教学。要创新思政课程载体,积极打造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创新作品,不断优化革命文物资源的育人功能。高校师生要积极参与革命场馆主题展览的策划活动,创作富有感染力、传播力的微视频、微电影、动漫、摄影等新技术创新作品,形象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要建设集学习教育、文化传承、“五全育人”于一体的主题教育基地,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资源蕴含的时代价值、思想精髓,推动革命文物资源、红色文化禀赋创造性转化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