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程伟
“大夫,我腿疼。”“大夫,我颈椎难受。”“别着急,一个个来。”这是7月16日旬邑县马栏镇长舌头村村民与来自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生仇永锋的对话。
“仇大夫是我邀请来的,他是我们单位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擅长针灸,你来之前,他已经为我们邻村前义阳村60余位村民进行了义诊。”长舌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俊杰激动地对记者说。
长舌头村传统种植业发展条件不足,全村7个村民小组,507户2053人,其中脱贫群众125户488人,曾经是马栏镇贫困人口最多的村。
“我是陕西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干部,2019年8月,被组织派驻到长舌头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刚来村时,为了摸清村情,我利用1个月时间入户走访,很快得出结论:村班子弱、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村容村貌有待进一步提高……”刘俊杰说,“帮扶要帮到群众心坎上,从小事帮起。”
2019年9月,刘俊杰到长舌头村2组村民武桂绒家走访时了解到,武桂绒的儿子在打工时不慎摔伤腰,在当地医院做完手术后在家仍疼痛不止。刘俊杰很快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专家进行对接,并请医生到武桂绒家对其儿子进行了免费义诊,使其儿子疼痛得以缓解。
长舌头村党员活动室办公设施陈旧,需要更新,但由于办公经费紧张,一直没能落实。刘俊杰得知后,立即协调单位,争取了7500元用于村党组织示范化建设。为了加强村班子建设,刘俊杰第一时间拟定了村党建责任清单,将全年工作细化成具体指标。2020年,长舌头村党总支荣获省委组织部授予的“全省第二批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
2020年6月,刘俊杰在入户走访时得知,长舌头村没有路灯、群众娱乐场所健身设施陈旧等情况,便很快向帮扶单位汇报,6月汇报,10月就落实了13.8万元,年底前先后为长舌头村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购置了20套户外体育健身器材。
“只有产业带动,才能真正为群众找准富民强村的方向。”刘俊杰说。他创新提出“高校+政府+企业+合作社”产业发展模式,决定对长舌头村实行统一规划、培训、供种、采收、助销的中药材种植全过程帮扶,解决群众“缺资金”“愁技术”“缺信心”问题。
刘俊杰积极与帮扶单位联系协调,免费为群众发放连翘、柴胡等中药材种苗,解决群众“缺资金”的问题;联系帮扶单位科技扶贫团,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保障药材品质提升,将连翘、柴胡、板蓝根联合套种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使土地亩产值超5000元;与帮扶单位、企业联系,同合作社和种植户签订购销协议,解决群众“愁销售”“缺信心”问题。截至目前,长舌头村已累计种植连翘1500余亩。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群众持续增收。2020年,长舌头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看到群众的笑脸,我就感到幸福。”刘俊杰说。去年7月,刘俊杰协调联系帮扶单位,先后邀请了5名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师来长舌头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为孩子们授课,与村上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联系帮扶单位为群众开展6次义诊活动,受益群众涉及2个镇4个村。
“我有个心愿,希望长舌头村中医药产业尽快发展起来,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产业。吸引村里有文化有思想的年轻人留下来,让长舌头村村民更富裕,乡村更美好。”刘俊杰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