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图为陶建刚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本报记者 孟珂摄
本报记者 孟珂 见习记者 付玉玮
“明后天有暴雨,放假计划提前,通知各班老师今天下午发成绩单,进行暑期安全教育。”7月9日,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上安小学校长陶建刚正在安排工作,不时冒出几句陕西方言。
陶建刚是山东枣庄人,十多年前刚来陕西时,他常常为听不懂陕西方言而苦恼。现在,陕西的乡村改变了他,他也改变了这里的孩子们。
2011年,陶建刚从西安文理学院美术学专业毕业,在西安的广告公司从事设计工作。为了追寻心中的教师梦,当看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消息时,他瞒着家人报了名。
天空湛蓝,阳光有些刺眼,狭窄的山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周围就是悬崖峭壁。2012年9月,陶建刚坐一辆中巴车前往铜川市耀州区照金北梁红军小学,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大山。
“学校不大,三面环山。土操场的尽头,有两栋刚刚完工的小楼,还没有任何配套设施。学校只有3个年级,5名老教师,33名学生。”下了车,眼前的景象让陶建刚颇为震惊。
不久后的一次家访,让陶建刚受到了触动。
一个篱笆围绕的小院、一间土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台电视机——走了十几公里的山路到学生家里,陶建刚看到的是这番景象。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年迈的奶奶问他:“以前也有年轻教师来过,但后来都走了,你会走吗?”
去留之间,陶建刚下定了决心。
动辄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听不懂的陕西方言,吃不惯的饭菜……陶建刚一一克服。与此同时,他开始了一连串的创新和改革。
从改善学校环境、扩大生源开始,陶建刚和校长、教师主动找资金、谈项目,办社团、建网站,走村入户去调研。渐渐地,学校有了可容纳100多人的餐厅,可供学生们住宿洗澡的宿舍,还有了直饮水机、投影仪……
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陶建刚还建起“七彩小屋”。在这间配备电脑、电话的房间,留守儿童可以和远方的父母视频通话。
2018年5月,学校二年级和三年级的51名小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描述家乡和学校的新变化。一周后,孩子们收到习爷爷的回信。总书记的回信是孩子们珍贵的“六一”礼物,也让陶建刚受到莫大的鼓舞。他和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把更多资源带进来,也让更多学生走出去。
照金是革命老区,在这里工作,陶建刚深受红色文化的感染。他依靠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教育,通过唱红歌、讲红色故事、开展红色研学等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
红星闪耀,书声琅琅。2019年担任照金红军小学副校长后,他致力于继续做好红色教育。“小红星足球队”“小红星讲解员”“小红星合唱团”“小红星舞蹈社团”等“红色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照金红军小学涌现。
2020年11月初,陶建刚到石柱镇上安小学任校长。辗转3所小学,他都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帮助更多学生顺利升学。他说:“留下来,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去,拥抱人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