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汪曼莉
一部《觉醒年代》看得大家深有触动,一部《叛逆者》看得让人热泪盈眶,今年以来,主旋律题材的影视剧屡屡“破圈”,被观众热捧,受大众点赞,圈粉无数,受欢迎程度颇让人有点意外。
感到意外,是因为主旋律影视剧留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往往是刻板的说教,其“高大上”的姿态一直让观众“敬而远之”。但是,仔细想来,近些年,也并非所有主旋律影视剧都曲高和寡。如2005年的《亮剑》,据不完全统计,该剧已被重播累计超过3000次,豆瓣评分高达9.4;2008年的《集结号》,上映首日票房就达到了1500万,随着口碑的提升,出现了大量年轻观众带父母看电影的情景。诸如此类的还有《人民的名义》《大江大河》《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所以,观众并不是不喜欢看主旋律影视剧,而是要看有质量的主旋律作品。
主旋律影视剧走红,在于这些作品突破了题材的局限,有脱贫攻坚的,有反腐倡廉的,有革命先辈不懈奋斗的,这就扩展了主旋律类型叙事的种类和讲述的方式,且找到了和年轻人趣味接近的书写角度,尤其是今年播出的《山海情》《觉醒年代》,进入由年轻人占主流的社交媒体语境中,受到年轻人的热捧就不觉意外了。同时,这些影视剧人物形象不再脸谱化、扁平化,他们有梦想、有沮丧,有奋斗、有退缩,有挫折、有坚持,人物形象更饱满,作品在真实反映一个时代价值追求的同时,也让剧中人物有温度更立体。
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觉醒年代》一条2.4万点赞的评论写道:“我们不是不喜欢看严肃的正剧,而是不喜欢看胡说八道的瞎编乱造剧。”以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与观众对话,以真实故事真挚感情打动人心,把强烈的时代共鸣、深刻的思想表达传递给观众,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主旋律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