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姚志伟
始建于1907年的咸林中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百年名校。在建校的114年里,学校走过了怎样一个发展历程?它背后蕴含了哪些时代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现实意义?4月22日,渭南市华州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史进军对此一一作了阐释。
史进军说,咸林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7年的华县教育研究会附设两等小学堂。杨松轩、顾熠山、郑云章等人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全身心倾注于办学、教书、育人,并以团结、务实、创新、尚德、精业、强身的校训,影响、熏陶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
纵观咸林中学100多年的办学历程,始终与中国革命、国家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不论是废旧学、兴办现代教育,还是接受新事物、传播新思想;不论是教育教学改革,还是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论是组建学生社团,还是走出校门开展社会活动,咸林中学一直站在时代的前沿,彰显着为国为民、胸怀全局、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不畏艰难、奋斗拼搏的时代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些在咸林中学发展历程中得以充分体现的时代精神,是我们鼓舞斗志、笃定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要肩负历史使命,勇于创新,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善于育先机、开新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不断创造新的更大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