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3日
水墨丹青绘抗战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访画家郭永洁

国画《雪峰山会战》郭永洁作

本报记者 柏桦

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75年时光荏苒,中华大地被战争撕裂的千疮百孔的伤口早已愈合,胜利的欢呼和喜悦在岁月的长河中渐行渐远,曾经的战争和苦难的历史似乎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术、文化研究的对象,淡出现实的视野。但是,纪念的声浪却掀起新的高潮。我们没有忘记,艺术家们更没有忘记。

“如果文人能把‘纸弹’当作子弹,那我只能拿起我的画笔,来记录历史,提醒大家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画家郭永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话语。一幅幅以抗日战争为题材、需要耗时一至两年完成的丈六巨幅国画,在郭永洁的笔下一点一滴绘就,一场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役,在这些画作中被全景式呈现,一段段壮烈悲痛的历史记忆被唤醒、被了解、被铭记。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2018年,郭永洁创作的抗战重大历史题材国画作品《南京大屠杀》,在南京举行的风从长安来——长安画派当代名家精品展中引起当地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20年,郭永洁再次为广大观众捧出力作——历时一年完成的丈六国画巨作《雪峰山会战》,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直到1945年中日湘西雪峰山会战的完胜,中华民族结束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

发生于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的湘西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日军的最后一场大决战,又称芷江保卫战。雪峰山会战创造了国共正面战斗与游击战术、军民团结抗日和空军配合陆军作战的典范,也是中国对日最后一场空陆立体大战。它的胜利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拉开了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彻底覆灭的进程。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率日本洽降代表团在芷江与中国陆军参谋长萧毅肃签订了受降备忘录。1945年9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正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

屹立于湖南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七里桥村磨溪口的“芷江受降纪念坊”,建于1946年2月,后被命名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雪峰山会战》的完成对于铭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缅怀致敬抗日烈士,具有重要的意义。

砥砺奋进 振兴中华

“我从2004年开始创作抗战历史题材系列作品,至今已经完成了26幅,包括《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台儿庄战役》《东北抗日联军》《中国远征军》等。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就是想用波澜壮阔的抗战画面警醒大家铭记历史。”从洛南县城的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到专门从事抗战历史题材系列国画创作的美术工作者,为了心中的梦想,郭永洁在创作抗战历史题材系列国画的道路上已经艰难地走过了16个春秋。

2001年,郭永洁开始全心投入美术创作之中,一家三口人的生计,全靠妻子的工资来维系。大幅画纸价格不菲,囊中羞涩的他不得不将整幅画作的构思在脑中深思熟虑后,先在小小的稿纸上勾画好每个局部,再起笔在画纸上绘制。室内空间有限,他就以地板为画案,每天跪在地上画。他每天起早贪黑,不是在查资料就是在构思图稿。为了创作,他多方搜集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十几年下来积累了几十万字的文字资料。而夜以继日的超负荷工作,也让他整个人苍老了许多。

“每一次查阅红色革命历史资料,我都会被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所感动,每当想到他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在饥寒交迫、四面围困中与敌人殊死搏斗,我都忍不住落泪。所以我要用手中的画笔再现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些挽救我们民族于生死存亡关头的英雄,提醒人们珍惜先辈用血肉之躯捍卫的和平。这条创作道路无论有多难,我都要坚持。”对于艺术的追求,郭永洁的初心从未改变,他将全部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中,用更多更好的作品,纪念英烈,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礼赞时代。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郭永洁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抗震救灾现实题材作品的冲动。他把自己关在一间不足12平方米的房间里,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创作。经过一年艰辛努力,一幅长达125米、人物达800多个的国画人物长卷《震起之丰碑》创作完成。2009年5月12日,《震起之丰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以此缅怀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随后,该作品在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巡回展。

从2004年3月至今,郭永洁在居无定所的迁移环境里,已经完成了不少作品,但在他的计划中,还有许多内容没有完成,还得咬牙继续坚持。“文化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文化强国,不能没有源远流长、担当历史重任的强国文化。特别是代表着我们民族自己文化元素的中国画,至今在抗战历史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中国画创作体系。”多年来,郭永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创作,坚持让中国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抗战历史的见证,让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精神的传播载体。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以史为鉴,多一些思考,才能真正明白担当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意义,才能理解爱国主义情怀的千钧力量!历史实践证明,无论是抗战、抗震还是抗疫,爱国主义的鲜花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凋零,精神的力量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枯竭。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将伴随着一代代新人的成长注入民族灵魂的深处,经久不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