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31日
漫论画评
节约可奖 浪费要罚

近日,四川眉山有位市民,一家三口在餐厅就餐,因为把盘中饭菜吃光,在结账时收到一张面额“六元”的小饭票,可用以抵扣下次用餐费用。无独有偶,湖南怀化一位爸爸要求女儿,“浪费一粒米,多做一道题”。

无论是对“光盘”者赠送小饭票的奖励,还是对“自己盛饭太多,没有吃完”的孩子加以惩罚,都是珍惜粮食、厉行节约的具体行为,其目的就是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这些做法,获得网友的肯定和赞扬,说明节约可奖、浪费要罚,渐成全民共识。

不浪费,是对粮食和劳动者最起码的尊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吃起来容易,种起来难。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者用辛勤汗水换来的。浸种催芽、耕耘灌溉、育秧插秧、施肥锄草、打药除虫、收割翻晒、去壳上市……直至摆上我们的餐桌,其中艰辛可想而知。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对粮食和劳动者心存尊重的最好方式,就是体会“一粒米千滴汗”的辛劳,以“光盘”为荣,不为“面子”点餐。

节约,是美德,更是责任。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成功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但我们决不能贪图享受,挥霍浪费、未富先奢,把几代人筚路蓝缕、拼搏奋斗才攒下的“家底”白白断送,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点资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

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奋斗历程,但戒奢以俭的道理并未过时。节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价值追求,无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观念,做到节约可奖、浪费要罚,推动人人养成良好习惯,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舌尖上的浪费”就会自然而然走向消亡。

文/兵兵 图/新华社发(徐骏作)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190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3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