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张国栋
最近,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公示在社交网络上火了。这份长长的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公示中8个岗位是街道办事处。尽管街道办的很多工作,也需要专业性人才,但还是有不少人质疑,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街道办工作,会不会大材小用了?
笔者看来,名校毕业生去街道办工作,就是一个可以有也应该有的事儿。
什么是好的职业选择?青年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近年来,随着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学霸回乡种田之类新闻的频频出现,有关高校毕业生择业的话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而质疑、不解以及论争所折射出的,是青年择业观与成才观的时代变迁。
过去,大学生毕业后,大都想有一份稳定、踏实的工作。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等,是很多大学生的择业首选。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了新的择业观念,呈现出多元的职业选择。有人卖米粉,以互联网社交免费摄取精准流量,用现代科技成就了知名的餐饮品牌;有人卖猪肉,创造的猪肉品牌年销售额近10亿元;有人回乡种田,已进军生鲜市场,连开了数十家分店,事业蒸蒸日上……
他们用全新的方式,书写了这一代青年的精彩。事实也一再表明,高等学府、优质教育,不是所谓“光鲜”工作的敲门砖,而是眼界的开阔、能力的培养、情怀的熏陶、素质的提升。学历,为职业选择提供了基础,但绝不是职业选择的指挥棒。学校,从不束缚你前行的脚步,但却给你选择方向的基础与可能。社会,亦会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你大展身手、不负韶华。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每一份职业的选择,都应顺应国家与时代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对传统观念的一味妥协。
今天,社会越来越尊重个性选择,越来越注重发展潜力和活力,人们可以实现多元价值。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成才的路径,也应该是更加丰富的。只要对民族、国家、社会有益,只要尊重内心、瞄定方向,就是对职业和过往所学最大的尊重,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就此而言,会不会大材小用了这样的思维定式,可以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