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经济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17日
本期关注·“六稳”“六保”看陕企(12)
让市场主体干事创业环境更优

七月二十八日,在杨凌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向办事人员讲解惠企政策兑现流程。本报通讯员 杨树忠摄

本报记者 徐颖

7月18日,在西安经营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谢旭来到西安航天基地政务服务中心,他打算把企业迁移至西安高新区。借助“两区通办”业务,仅1小时谢旭就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

这份高效得益于西安航天基地和西安高新区联合推出的政务服务“两区通办”服务,首批推出的60项跨区业务异地受理,可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因区域限制导致的“来回跑、效率低”等问题,最大限度缩短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做好减税降费、规范市场秩序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12.4万户,同比增长16.3%,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了坚实有力支撑。

1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让市场主体获得感越来越强

“在‘政务微店’里购买政务服务,就像网上购物一样,选择好办理事项直接下单就行。”紫阳县童青山茶行经营者廖女士说,“我前一天下单,第二天就领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

为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方式,4月1日,紫阳县“政务微店”正式上线。该微店采用网购的模式与架构,将行政许可事项变为可交易“商品”进行“出售”。微店客服收到客户的“下单”信息后,第一时间为其提供“一对一”业务咨询及导办、帮办服务。

“首批‘上架’的108项行政许可事项,涉及市场服务、社会事务、涉农事务、城建交通、投资项目五大领域,群众坐在家中点点手机,即可完成事项办理。”紫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康绍山说。

今年以来,我省加快推进政务事项全程“网上办”和行政许可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全面推广网上收件、网上审批和网上出件;依托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在线受理、办理“企业设立开办”“投资备案核准”“招聘信息发布”“信用信息修复”等6大类70余项事项;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合审图和联合验收,推行区域评估和告知承诺制,目前已有7个设区市形成“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西安、宝鸡、延安、榆林和汉中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网上办理试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扩大纳入“银税互动”企业范围……全面提升服务的精准性、时效性,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各种堵点、痛点、难点,需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为此,我省发布了《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提出7方面29条工作任务;制定《陕西省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从5方面提出40项重点任务,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启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工作,出台了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相关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富有陕西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向更高标准、更高质量迈进。

2 确保惠企政策落地

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政策兑换专区,我们详细了解了企业可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工作人员在了解企业的情况后,还主动帮我们争取到360余万元的示范区技改、省级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并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陕西嘉禾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友宏说,“正是有了这些支持,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好于去年同期,出口份额也在稳步增长。”

孟友宏口中的政策兑换专区是杨凌示范区设置在政务服务中心的专门窗口,用于集中开展企业政策咨询、受理转办、跟踪反馈等服务。专区将各项惠企政策兑现构建成一个“一次告知、一次申报、一次受理、一次办好、一次兑现”的闭环流程,让企业只进一扇门就能一站式享受政策红利,解决了因政策不透明、信息不对称、操作不规范、兑现无预期带来的程序繁、多头跑、周期长、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今年以来,我省一方面加强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力度,一方面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我省先后开展营商环境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明确整治任务牵头单位,积极推动整改任务落实;开展为期4个月的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围绕4个重点领域,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清理整治涉企乱收费行为,持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同时,我省着力规范市场秩序,大力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系统业务管理功能,强化价格、食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检查,上半年随机抽查1171批次,抽取市场主体78.22万户;推进转供电环节加价专项治理,为7.46万户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退还多收电价款2173万元;加强信用监管,完善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1.15万户,限制失信被执行人2.19万人次……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全省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3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

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营商环境优不优、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

咸阳市在全省率先开发出“互联网+”大走访平台,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聚焦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实现投诉受理、转办交办、反馈回复和督查督办的全程网上流转。

“对收集的所有问题诉求,我们进行分类解决办理。对一般问题,直接交办第一责任人限时办结,就地解决。”咸阳市营商办工作人员乔薏芯告诉记者,“我们还注重发挥大数据分析作用,针对反映最突出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共性问题,积极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

为支持企业更好发展,上半年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利企惠企政策,推行“云招商”“云服务”“预约办”“自助办”模式,在县区推行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双包一解”活动,促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和正常运行;将国家13项复制推广和23项可借鉴经验、我省9条典型做法印发各级各部门,建立落实台账,形成横向各部门、纵向省市县全面复制推广格局。

截至目前,全省各级财政安排复工复产资金12.38亿元,拨付资金1.46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房租减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2.69亿元;前5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06.57亿元。截至7月8日,为4.17万户中小微企业新增信贷支持144.10亿元。

同时,我省不断强化支持力度,在稳外贸、用电用气、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不断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促进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企业税费、物流、人工、融资等多方面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近期召开的全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明确了我省下一步将重点抓好10项工作,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相结合,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研究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推动市场主体持续增多、民间投资持续上升、企业成本持续下降,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190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3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