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31日
眉县:电商遍地开花 销路四通八达

本报记者 曹瑞

走进初夏的眉县,仿佛走进了绿色的猕猴桃王国。如今,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0.2万亩,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七分之一。

从2016年起,眉县借着国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东风,以猕猴桃销售为抓手,不断健全电商体系,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全民电商之路。截至2019年年底,全县累计发展各类电商企业485家,电商经营户5000多户,全县超过15万人“镶嵌”到电商产业链中,县域内电子商务交易额超百亿元,网络销售额13.75亿元。

今年38岁的王超是眉县首善街道王家庄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作为眉县第一批电商从业人员,王超从零开始学习电商知识,县上的每场培训他都不落,从“网络小白”成长为“电商达人”。王超所在村级电商服务站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村民代买代卖,打通电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猕猴桃销售旺季的时候,他的服务站每天平均要发5000单的货,忙得不可开交。

像王家庄村这样的电商村级服务站点,眉县有82个,实现了村村有站点、镇镇有网点。近年来,德邦、顺丰等物流企业相继进驻眉县。去年,顺丰在眉县建立了直发仓,进一步推动了物流的提速降费,以当天发货第二天就可以收到的速度,让眉县猕猴桃在同类电商产品中“跑”得更快。

为了支持电商发展,眉县制定出台了《眉县电子商务扶持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列支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专项用于电子商务发展和相关体系建设;建成了眉县互联网科技产业园、眉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物流园区等电商服务和物流设施,引进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巨头,加速电商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孵化。

电商发展,人才是关键。近3年来,眉县累计开展电商培训143期,培训1.4万余人次,建立了百人规模的电商人才库,跟踪孵化6300多人次。

眉县首善街道杨千户村9组的白晓云就是从培训班走出来的农民电商。2015年,白晓云第一次接触电商培训课就被现实的巨大差距震撼了——“当时我们1公斤猕猴桃卖6元,但是网上1盒2.5公斤的就能卖50元。”于是,白晓云下定决心要干好电商,从刚开始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到现在一年网上销售收入十几万元。“您的猕猴桃已送达”,嘀嗒一声,白晓云的猕猴桃就被运往全国各地。

眉县在推动电商扶贫中,探索建立了“电商企业+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通过电商帮扶,全县75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4050余户实现了网销猕猴桃致富,户均增收1300元,9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了电商就业。

“今天的货全部发走,请各位亲注意催件。”5月18日下午5时,忙碌的发货结束后,屈喜花又在朋友圈及时发布信息。

屈喜花是眉县齐镇上庙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依靠电商,屈喜花家现在生活很富足。而5年前的她还是贫困群众,整日为如何过好日子而烦忧。屈喜花的父亲和叔父身体残疾,自己的3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的重担全都压在她和丈夫身上。

2015年,屈喜花接触到电商,开始学习网上卖货。除了猕猴桃,她还抓住每个季节的“主打款”,通过网络销售樱桃、西瓜等特色农产品。

2019年屈喜花家成功脱贫摘帽,她还注册了眉县喜花果蔬专业合作社,吸收了8户贫困户,带着大家一起脱贫。一年四季,新鲜的蔬果轮番上市,屈喜花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190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3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